第(1/3)頁 這話其實爭論起來毫無意義,因為在他們的心里邊,其實就是這么想的。 皇帝算什么? 今天死了,明天換一個。 江山又算得了什么? 今天你家坐,明天他家坐。現在坐江山的是姓朱的,前些年還是元朝坐江山;再往前倒,那還是宋代的趙家呢! 北方這片還有金、遼,誰又能說得清。 可是圣人之道,千古永存,當然要比你們家、比皇帝更重要。 其實,什么讀書之道、圣人之道,也就是那么回事。如果真的按讀書之道、圣人之道去做事,多少人都應該被拉出去砍頭? 圣人的思想就像一個小姑娘一樣,任由他們打扮,怎么理解都行。 儒門之內,他們之間斗的還少嗎? 秦朝的儒家思想、漢朝的儒家思想、唐朝的儒家思想,與現在的能一樣嗎? 即便到了宋代,儒家占據了主流,徹底統治了思想界,可還是內斗。 理學、心學不一樣,打得不可開交,還有張學、關學等等。 圣人的思想就是一個小姑娘。任由他們隨便涂抹和打扮。怎么有利于自己、怎么有利于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就怎么涂抹、怎么打扮。 只不過有些事情只能放在私底下想著、做著,絕對不能夠拿到明面上來說。 這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翊鈞這個問題等于打到了死角上。 “臣等不敢!”王錫爵連忙說道:“只是張居正的去留,并無礙于大明的江山社稷。” “朝中文臣、武將眾多;內閣之中,無論是張四維張閣老,還是呂調陽呂閣老,都能夠平衡陰陽、調理天下、輔助陛下穩固大明江山社稷。” “即便張閣老回鄉守孝,也不會影響大明的江山社稷。何況守孝之期不過三年,彈指之間便過了,到時再起復也不遲。” 三年又三年,大明有幾個三年? 朱翊鈞看著王錫爵,臉上的表情絲毫沒有變化。 三年的時間,很多人要的就是這三年的時間。 張居正上位后用了五年才把朝堂收拾成現在的樣子,才將改革的基礎徹底打下來。 這個時候他回家三年,這三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