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還能因為什么……” 因為他們是目前最好的國內籃球鞋品牌唄! 姚名在心里默念念叨了一句。 他答應徐金南去匹克的基地看看,并不只是為了他自己的代言合同去的。 不管是匹克,還是安踏亦或者是李寧,這三家后來的發展他都很清楚。 李寧成了最成功的籃球鞋品牌,安踏次之,再然后便是匹克,當然,還有一家“喬丹”也挺成功的,一度成為了“正版告不贏盜版”的行業“標桿”。 不過,這是十五二十年以后的情況,現在的情況完全相反,早在91年便成為八一男籃贊助商的匹克才是國產籃球鞋品牌的領頭羊,不久后將贊助國內CBA的安踏依舊是老二,李寧則一直到06年簽約了NBA球員達蒙瓊斯方才逐漸開始在籃球鞋方面做大做強。 如果只是為了他個人的簽約,他完全不用去匹克的基地,就目前籃球鞋方面的技術,他相信匹克是完全領先另外兩家的,甚至一直到2020年,單說籃球鞋上的技術,李寧也沒有完全勝過匹克,只考慮自己,姚名直接就可以定了。 肯定簽匹克。 他這次去,是為了更加了解一些目前匹克的情況。 從那次跟徐濟成聊天之后,姚名便一直有提前改變國內籃球生態環境的想法——目前國內或者說往后十幾年都還是“青訓隊”的培養模式,各個省自給自足,自己培養人才,這樣的結果是啥,姚名已經知道了。 這不是一條能成功的路。 當然,姚名也很清楚,20年后的他尚且需要一點一點地改變國內籃球的生態環境,不敢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現在的他就更沒那個本錢去改變了! 他現在想要做的,只是給這一攤死水注入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而已。 他想了很久,最終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通過選拔的方式,選出20~30名有籃球天賦的少年,年齡最好是在十三四歲左右,送去美利堅進行“籃球深造”。 說白了,就是后來的“雛鷹計劃”。 不過,姚名選拔的方式跟后來的“雛鷹計劃”有很大的不一樣,“雛鷹計劃”說到底還是內部選拔,并沒有脫離“青訓隊”的范疇,送出去培養的球員還是要跟球隊簽合同。嗯……也能理解,畢竟是球隊出的錢。 姚名要做的是通過全國選拔的方式,通過賽制淘汰的形式來挑選籃球界的“天才少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