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72章 共謀!斬龍!烏佐! 鋼骨空心疼地看著自己的茶壺被人捏爆,嚴肅道:“海賊和海軍合作的先例不是沒有,但我想問問真正成功了后,你怎么擔保洛克斯不會成為下一個伊姆?” 屠龍者終成惡龍,這種事在歷史上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 邪惡與正義的轉化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或許就有某個世界和某個時間段海賊和海軍的身份就是顛倒的。 沒有絕對的正義,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就是目前的正義。 鋼骨空作為人的底線就是平民,哪怕某些海軍和他抱著不一樣想法,他絕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鋼骨空粉碎了雙方合作的文件,對他們這樣的層次和強大的人物,內心的承諾遠比所謂的紅口白牙和一堆破紙要牢固得多。 文旅融合為百姓生活增添色彩 經濟日報記者張 雪 在百年奮斗征程中,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量文藝作品激發了人們斗志、振奮了民族精神,鼓舞著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文化和旅游將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為百姓生活增添色彩。 今年以來,從城市到農村,從企業到社區,全國各地正舉辦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人們載歌載舞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一首首動聽的旋律唱出了人民心聲,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文化建設成果惠及百姓的畫面。 時下,“紅色陜西·圣地延安”“小崗精神·改革序幕”……“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成了熱門旅游目的地。 一條條閃耀紅色光輝的旅游線路,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反映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碩果。 回顧歷史,在百年奮斗征程中,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量文藝作品激發了人們斗志、振奮了民族精神,鼓舞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變化。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和旅游發展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人們的幸福生活中有詩也有遠方。 文旅支撐美好生活 文化創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惠民的美好畫卷正在各地徐徐展開,一場場展覽、一本本圖書、一臺臺節目豐富了百姓精神生活,播撒了文化的種子,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撐。 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馮夢龍村,村民沈介明吃過午飯來到村里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一曲免費的蘇州評彈聽得他心滿意足。蘇州,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新時代,通過打造“觸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開展各類惠民展演展示活動,加大提供數字文化服務,蘇州市把文化“種”到了群眾生活里,進一步提升著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成就。 一項項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加速推進。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全國省、市、縣三級普遍制定了實施標準或服務目錄;創新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全國有406家公共圖書館、394家文化館、1051家博物館和95家美術館進行了試點探索;同時,積極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統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改革任務,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公共文化內容和方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五一”小長假,各地游人如織。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的馬寧寧和家人來到南京夫子廟景區游玩。在她看來,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有時間,她就愿意出門走走,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和文化一樣,旅游也是能夠帶給人們美好體驗的活動。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國內游市場開始形成。隨著雙休日制度、黃金周的施行,百姓不僅有錢還有“閑”,國內游市場逐漸展現強勁發展勢頭。據統計,2018年我國人均年出游已達4次,進入了名副其實的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十三五”以來,緊跟消費升級趨勢,瞄準游客需求變化,一項項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政策文件密集出臺。各地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迸發出發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動力。旅游景區、度假區建設成效顯著,旅游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研學旅游、體育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郵輪旅游、冰雪旅游等快速發展,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也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出游需求。 新型業態不斷涌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