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禮部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民政部和財政部這兩個大頭。 蘇詠霖任命原金國契丹人官員耶律元宜為民政部尚書,任命山東出身的陳吉昌為民政部左侍郎,又任命燕云漢人韓先令為民政部右侍郎。 耶律元宜原先是帶兵的,投降以后他自己主動要求離開軍隊,跟著耶律成輝一起轉職為文職系統,徹底告別了軍隊。 不得不說,他的這一行為還是挺聰明的,為了嘉獎他的這份聰明和他任勞任怨干出來的實績,雖然蘇詠霖并不怎么喜歡他,還是任命他做了民政部尚書。 至于陳吉昌和韓先令,當然他們本來就很不對付,但是一個部門中的二把手和三把手之間要是關系融洽才是罕見的吧? 蘇詠霖并不在意,他們只要把事情辦好了就可以了,至于私底下有多少齟齬,有多少明爭暗斗,蘇詠霖也不在意。 如果他們做得過分,天網軍自然會全部告訴蘇詠霖。 接著是財政部。 財政部是管錢的大部門,意義重大,強勢皇帝沒有不把財政問題當做自己必須要伸手管理的問題的,就算是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都會非常在意財政問題。 所以蘇詠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自己人一個機會。 他任命自家人出身的林景春擔任財政部尚書,任命渤海人官員李寶成為財政部左侍郎,任命山東系出身的曹凱擔任財政部右侍郎。 林景春打從他們還是私鹽販子的時候就在幫他管理財政問題,成軍之后也是后勤財政一把手。 三年多以來,光復軍不是沒有財政艱難的時候,但是林景春從沒出過一點差錯。 他竭力維持財政的正常運行,可謂是勞苦功高。 所以其他親信扶不起來,出身普通農戶的林景春卻是憑借自己的本領就能升任新國家大管家的職位。 剩下一個工部其實沒什么值得爭搶的,除非用意不在朝政,而是一門心思想著撈錢,那么工部的職位的確有撈錢的可能。 尤其在當下,新朝建立以后,治理隨時都有肆虐可能的黃河將成為工部的首要職責,在這個過程中將會出現大量的資金流水,從中狠狠撈一筆的難度想來并不太大。 但是與此同時黃河也是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黃河什么時候又要在什么地方決口,到時候民眾怨聲載道,百官嘲諷,蘇詠霖暴怒,工部肯定要背鍋。 所以在這一階段,大家對工部都不感興趣,甚至對于第一任工部尚書懷著隱隱的憐憫和幸災樂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