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光復軍領帥趙開山一度向南宋稱臣,南宋君臣擔心惹禍上身,沒有明確接受,但是暗地里曾經接納他們,給予他們非正式的官職和秘密承認。 這也算是南宋所能做到的最富有進取精神的行動了。 后來北方局勢變換非常,光復軍內部發生爭斗,趙開山死了,趙祥也死了,接連換了兩個領導人,現在上位的領導人是一個叫做趙作良的人。 他上位之后倒是派人來和南宋接洽,說要繼續南宋朝廷和趙開山之間的關系,但是當時南宋朝廷的五人最高決策團之中除了一個陳康伯支持之外,其余四人都反對。 他們認為光復軍短時間內發生兩次政變,更換兩個領導人,顯然是內部不穩,即將自爆。 外敵強大,內部不穩,怎么看怎么是藥丸的節奏,所以根本沒有什么值得繼續維持關系的必要,繼續維持下去,等金軍主力南下平叛,把關系戳破了,南宋百口莫辯。 到時候金兵就有南下的理由了。 于是南宋單方面切斷了和光復軍的聯絡,不再承認彼此之間的關系,以此為保全自身的重要決策,還為之沾沾自喜。 張浚認為就當時來說,這并非是昏招,當然現在看來的確有點昏,可當時這樣做其實是無可厚非的。 鬼知道光復軍面對金國的龐大壓力,經過兩次政變、把滅亡buff疊滿了之后居然原地復活還超級爆種,把金軍主力給打崩了? 這是碳基生物可以打出來的局? 這種事情是絕對的小概率事件,任誰都不能事先預判,換了張浚自己決斷,估計也要選擇同樣的方式,做不到更好的選擇。 所以眼下這個局面,確實有點難做。 原先君臣大義名分沒了,危難時刻沒有出手幫忙,等人家自力更生解決問題了再去厚著臉皮摘桃子,這……似乎有一點猥瑣。 這樣的事情真的能做嗎? 張浚感覺作為一個有尊嚴要尊嚴的人,自己不太能做出這種事情。 但是為了國家利益…… 張浚看了看趙構便秘一般的神色,還是上前一步,開口了。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大宋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趙構正在為群臣裝聾作啞之事感到十分的惱火,正準備發火呢,結果張浚就站出來發言了。 于是他一陣無奈。 張浚的確很不符合他的心意,跟他處處合不來,有點八字犯沖的感覺,現在更有點老邁昏聵的趨勢,奈何遇到事情群臣都裝縮頭烏龜,不敢出頭,敢出頭的高官只有張浚一人。 我的名臣呢? 我的名將呢? 我的左膀右臂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