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軍全線崩潰的檔口,完顏毅英、完顏奔睹和移剌成三人都選擇了逃跑。 但是慌亂之下,他們選擇的逃跑路線也不相同。 完顏毅英是最先逃跑的,出發的時候組織力度最大,也相對冷靜一些,于是選擇了他們之前定下的主力部隊的撤退路線。 就是從東線撤退,經過德州、滄州,直接抵達清州,然后進入燕云,勝利大逃亡。 這條路線被他們認為是最安全也是最短的,光復軍一定沒有什么布防。 逃跑之前完顏毅英配備了向導、地圖,找到了路線,跟韓景珪打了一仗之后略顯狼狽,但是實力還在,就順著這條路逃跑了。 完顏奔睹跑的就比較匆忙了,倒也有地圖,但是向導在和韓景珪打仗的時候不小心摔死了,之后又給韓景珪追了一陣子,沒找準逃跑路線,只能按照地圖上模糊的指示一路向北,頗有點迷糊。 移剌成那是純粹的亡命之徒,地圖向導啥都沒有,為了逃跑而逃跑。 跟著他的也都是慌張的潰兵,跟韓景珪打了一仗,損失了一些兵力之后甩開了韓景珪亡命北逃,根本不知道自己走的是什么路線,只能跟著感覺和太陽的方向一路向北。 三支逃命的騎兵隊伍還是分成了三路逃跑,和之前的計劃倒是不謀而合。 但是三支隊伍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糧食不夠。 這是他們亡命奔逃一天之后才逐漸意識到的問題。 他們覺得他們已經跑得挺遠了,戰馬也累的氣喘吁吁堅持不住了,就只好放慢速度讓戰馬休息,人也稍微的休息一下。 然后他們就意識到糧食的問題了。 按照之前完顏奔睹的命令,騎兵們是一人雙馬的,一匹馬用來騎乘,一匹馬用來馱一些糧食、水之類的。 糧食和水按照命令來說已經打包完畢,并且和士兵的一些私人物品一起放在了戰馬背上,就等著出發的時候一起帶著走了。 但是問題在于蘇詠霖來襲的時候他們正好在吃飯,人馬分離,不在一個地兒,只有少數部隊行動比較快,裝備齊全的準備好了。 這樣裝備齊全的騎兵主要在完顏毅英所在部隊,也就是護著大部分朝廷官員的那支騎兵部隊,他們的準備不錯,基本上一人雙馬,糧食也有所保證,但就算如此,他們也發現了問題。 很多士兵原本不被允許攜帶的東西都被攜帶上了,比如各類財物,而與之相對的是糧食總量的減少。 完顏毅英得到匯報之后檢查了很多騎兵的行囊,發現很多錢還有各類財物,原本應該攜帶一定數量的糧食和馬料,但是現在這些東西統統不夠,數量不足。 完顏毅英很生氣,但是他隨后意識到,這個鍋還真不能完全扣給這些士兵,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場撤退其實就是逃命,完顏奔睹不讓說。 不知道是逃命,當然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