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詠霖對各部隊還是稍微做了一些精簡的,把老弱病殘淘汰了,愿意回家的回家,不想回家的收入輔兵編制,專門給正兵做一些雜事,運送糧草之類的,也算是人盡其用。 主要戰斗部隊基本上都是青壯年,不存在老弱病殘充數這種存在。 精簡之前,河北大混亂時期,河北軍隊林林總總能湊出二十三萬二十四萬的樣子。 蘇詠霖精簡之后裁軍六七萬,全部讓回家或者轉為輔兵,戰斗兵員明確。 青壯年就算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那戰斗力也普遍比老弱病殘要強。 而趙開山不這樣搞。 他就是往死里募兵,甚至武裝征兵,除了自己本部各軍十萬以上的總兵力之外,還有其他各地主武裝團體差不多十二三萬的樣子。 算上一些原先留存在各州府城池中投降他的原屬金廷的射糧軍,他的總兵力能往二十五萬的規模上跑,的確宏大。 這些部隊名義上都接受趙開山的指揮,但是除了趙開山本部各軍之外,其余各軍、營的編制指揮十分不明確。 相當程度上,這些軍隊只是打著光復軍的旗號存在的散兵游勇,趙開山是否知道他們的存在都是個問題,更不用提統一指揮。 趙開山也沒有興趣幫助這些地主武裝團體整訓、明確編制,只要他們可以當做一股軍事力量存在就可以了。 仿佛只要他們存在,就一定會聽從趙開山的命令,為了他的命令奮勇作戰似的。 至于他們到底是真心反金還是渾水摸魚,他都不在乎。 所以攻打南樂縣的時候,趙開山損失軍隊超過一半,為了維持實力不得不武裝征兵,而不是征調其余十幾萬現成的軍隊。 主要是他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聯絡上、協調好那些地主武裝團體,只能用直接征兵這個簡單、低成本的方法來維持數量。 如此一來,數量保證了,質量就不一定了,壯丁們跑的跑逃的逃,留下老弱病殘。 沒辦法,就算是老弱病殘,只要是個男的也給拉來湊數,送上戰場當炮灰,權當是清洗無用人口了。 南樂縣打到后面,因為實在缺少后勤人員,趙開山甚至允許拉一些青壯農家婦女來用,連女人都不放過。 所以打完這一戰之后,趙開山想方設法東拼西湊增加直屬軍隊的數量,試圖自己解決一切可以解決的問題。 他直接在整個大名府征兵,一口氣擴充三萬軍隊,正洋洋自得呢,覺得自己很快就可以擁有三十萬大軍了。 然后蘇詠霖的通知信就給送來了。 蘇詠霖在信里很不客氣地告訴他自己和孫子義合兵一處了,要建立兵團了,要當總帥了,請趙開山允許,并且下達正式命令。 完全不像是請示,只是非常直接的通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