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眼見完顏亮在討論國家生死存亡問題的會議上夾帶私貨,剛剛被任命為樞密使的紇石烈良弼不能接受,立刻站出來反對。 “陛下,討伐叛軍何須陛下親自出動?河北山東叛賊距離中都本就不遠,陛下坐鎮中都遙控指揮即可,騎士傳遞軍情一來一回不過一兩日,何須陛下親身犯險?臣以為,這是不明智的決定。” 宗室老臣完顏奔睹也站出來表示不支持。 “陛下身系國家重擔,一言一行都關乎大金國的穩定,老臣以為陛下實在不應該親身犯險。” 另一名老臣烏延蒲盧渾也表態不支持,把話說得更加明確了。 “陛下,賊軍狡詐,戰力頗強,陛下乃一國之君,豈能親身犯險,自古以來天子出征打的都是必勝之戰,天子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老臣以為,陛下還是坐鎮中都,另擇良將出征即可,天子不能身居險境。” 以這三人帶頭,參加會議的重臣們有一個算一個都開始反對,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總而言之話語不盡相同,但是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皇帝不能御駕親征。 就更別想著南征了。 死心吧你! 完顏亮當然能讀出群臣的意思。 于是完顏亮怒氣勃發。 “良將?誰?” 完顏亮很不高興地詢問群臣:“你們倒是推舉一個良將出來給我看看,之前說完顏阿鄰是良將,結果呢?還有哪個良將可以統領全國各地不同部署的軍隊一同進攻而不鬧出亂子?” 這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把群臣給問住了。 金國那么大,將軍那么多,選擇一個良將當然不能算是難事,但是完顏亮還提出了一個要求。 能統合全國各不同所屬的軍隊一起進攻。 這難度可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大了。 金軍打從建立開始就分屬不同的派系,從來也不是鐵板一塊,早年完顏阿骨打在世的時候還能憑威望整合全軍,完顏阿骨打沒了,大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各自有各自的追隨對象和利益核心。 同時各支軍隊也因為出身地區不同、戰功不同和其他的一些小矛盾而長久敵視,互相之間合不來,難以妥善合作。 完顏宗翰、完顏宗弼、完顏宗望等一大批開國將領部下的軍隊到后來都演化成不同派系,彼此都有不小的矛盾。 可以說軍隊里是山頭林立,你不愿意看到我立功,我也不愿意看到你立功,總之大家碰不到還好,碰到了,那可就難說了。 這一回全國動員,集合的可不是一地軍隊,隨隨便便選一個良將,可能指揮的動一地軍隊,卻指揮不動另外一地的軍隊。 一線指揮官面對統帥的命令選擇性執行,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敵軍進攻轉進如風,愣是見死不救,坑也能把精銳軍隊坑死。 所以自古以來一旦軍隊上了數量且來自不同地方的時候,統帥人選就是最大的困難。 光有軍事能力還不行,還得有協調各地不同出身軍隊一同進攻執行戰術的能力,至少要讓各地軍隊都心服口服乖乖效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