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詠霖進而強調此次用兵作戰的要義——快。 “此次作戰,重點在于一個快,其余州府不說,光一個濟南府金人數量便極多,村寨超過四十,鎮防猛安有四個,一旦他們有了準備,我們打起來會非常艱難,所以我們要在他們反應過來組織兵力之前,各個擊破。” 蘇詠霖指著地圖上的山區說道:“此番行軍,根據局勢變化,諸位要做好急行軍的準備,力求快速擊破,而不能戀戰,一旦我們與金賊相持,金廷就有了調集兵馬征討而來的準備,到那時,我們就危險了。” 諸將都認為這是對的。 真要打成相持作戰,金廷動輒十萬兵馬壓過來,對于光復軍無異于泰山壓頂。 這個數字,就算是十萬頭豬,也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陳喬山和李嘯也沒有更多的反對意見。 他們接受了蘇詠霖的計劃,各自整頓兵馬,于第二天的傍晚抵達了蘇詠霖所在的深井村,三支部隊合并,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該說不說,帶著一千多部隊在大本營打破襲戰和帶著八千部隊離開大本營北伐,那完全就是兩件事情,戰前的一系列準備非常繁重。 作為主將,蘇詠霖毫無疑問要承擔其絕大部分的職責。 軍用物資,生活物資,藥用物資,后勤轉運人員,行進路線等等,趙開山居然沒什么相關的準備。 他把相關任務一股腦的交給下面人,自己只是審核需要下發的物資,點點頭允許就好。 蘇詠霖只有五天時間,卻要給八千部隊的北伐做準備,就算是最基礎的最低限度的準備也足以讓他焦頭爛額腦袋冒煙了。 幸好他的老部下近七百人能寫會算,全被他拉出來幫忙處理出征事宜,就這樣也是緊張無比,只好把破敵軍和游奕軍兩支軍隊里識字的人全部拉出來一起幫忙干活兒。 口糧方面,考慮到軍隊可能有急行軍、無法生火做飯的情況,于是下令火頭軍加班加點做大烙餅,配發給軍隊當緊急口糧。 這種大烙餅耐儲存,也好攜帶,一個人背幾張,急行軍的時候能省下很多時間,休息的時候喝點水吃點烙餅,就當一頓飯了。 時間,還是時間,只要抓緊時間,他們可以在金軍主力前來鎮壓之前做很多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