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干得還不錯,挺熟練的,就和之前也是農民一樣。 而且干完了就老老實實把東西放回原位,然后打聲招呼轉身離開,也沒索要什么東西,比如錢和糧食之類的。 大戶人家雇工做活兒都要象征性的給點工錢或者管口飯之類的。 他們就真的幫著咱們什么也不要了? 農民們的心里滿是驚奇。 還真有愿意幫著咱們干活的兵? 多少年的習俗帶來的慣性思維,一時半會兒是扭轉不了的,但是蘇詠霖愿意相信,只要他們去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體現自己的真心誠意,這種誤解是一定可以扭轉的。 當然,這支軍隊要始終如一,不能變質。 于是蘇詠霖自己也上前,幫著農家從水井里挑水送到各家的水缸里,身體力行,給所有士兵做榜樣。 整個村子的氛圍漸漸的發生了變化,農戶們漸漸不再對士兵主動幫著干活兒感到驚奇和不適應。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稍晚些時候,趙玉成率軍與蘇詠霖會師,看到蘇詠霖正帶著軍隊幫村中農戶干活兒,頓時十分驚訝。 “既然要得到農民的支持,就要真真正正的幫到農民,玉成,咱們沒有更多的幫手,就一定要得到老百姓的幫助,他們幫咱們,咱們才有底氣造金人的反。” 蘇詠霖挑著兩只大水桶穩穩當當的走在鄉間小路上,一路走到了一間土房子的院子里,把水桶里的水倒進了水缸之中。 “老夫人,水缸已經滿了,水桶我放在這兒了,我走了啊。” 低矮破敗的屋子里走出來一個身形佝僂的的老婦人,滿是滄桑的臉上綻放出了說不出味道的笑容。 “蘇郎啊,累著了吧?” “不累,我年輕力壯,正是該干活兒的時候,累什么?老夫人才要多多休息,今后少做這些力氣活,我會安排人來幫您的。” 蘇詠霖笑呵呵的握住了老婦人的手,安撫她一陣,隨后帶著趙玉成一起離開。 “老夫人的男人和三個兒子都死于金賊征兵,一個人孤苦伶仃,村里人憐憫她,家家戶戶擠出一點口糧幫襯著點兒,讓她活到現在,實在不容易,咱們也是,能幫多少幫多少,總不能叫她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那不厚道。” 趙玉成跟在蘇詠霖身后,聽著他的話,滿臉費解和唏噓。 “一個婦人,都那么大歲數了,夫家沒了,兒子沒了,就她一人,這活著多難?真不如死了痛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