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娘的房間的門輕輕的開了,娘穿戴整齊的,提著一個小小的燈籠,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小妹懂事的緊緊依偎在娘的身邊,來到了趙興的面前。 踹開小狗,趙興站穩腳步,對著娘施禮:“娘,不要擔心,沒事的。” 娘展顏一笑:“我知道我兒的能力,我知道一定沒事的。”然后拉起趙興的手,將手中的小燈籠輕輕的放在了趙興的手中:“你是監考,是副主考,代表著皇上,為皇上辦差。士子們是科舉趕考,你何嘗不是?拿著這個小燈籠,去吧,給皇上和娘交一份合格的卷子吧。” 趙興再次施禮:“娘,我,去了。” 然后上了轎子,將小燈籠從轎子的窗口伸出來,晃晃悠悠的行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五城兵馬司的士兵,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嚴密的戒備如臨大敵;錦衣衛紗帽飛魚服,手按繡春刀,往來警戒,搜索每一個胡同暗巷,消弭每一個可能對舉子們造成危險的隱患。 一陣陣客棧大門的開門聲次第響起,隨著的是壓低了的掌柜伙計對士子們的祝福,然后一盞又一盞的小燈籠,開始從四面八方的慢慢匯集,最終匯集成一片燈海。崇禎三年的三大考,正式開始了。 在皇宮后的景山的皇家佛殿里,已經虔誠的沐浴齋戒三日的崇禎,也沒睡,和趙興一樣,崇禎在一大堆和尚的侍候下,虔誠的走完了繁復的法事程序,不敢有一絲的錯漏,生怕自己的一點不敬,就得罪了佛祖。 坐在黃錦的蒲團上,雙手合十,在僧人平和的低聲梵唱里,想要靜下心來的崇禎,卻怎么也靜不下心,千頭萬緒百感雜陳,一起涌上心頭腦海。 元年的時候,開過一場科舉,他沒有這么緊張過。那時候,自己還小,沒有這么重視過科舉,也沒有想過,一場科舉會給自己的王朝帶來什么。 但這次不同了。經過三年多的皇位磨練,他開始慢慢的懂得政治。而越懂得政治,原先的那股自己身上的沖勁,就越少了,而變得越戰戰兢兢了。 這次恩科對他來說太過重要了,正如主張開恩科和制科的趙興所說,本朝翻來覆去所用的,都是萬歷年間的老臣,就沒有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真正為自己所用的本朝臣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