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何總兵,我敬你一杯!” 鄭成功聽得眼角有些濕潤,舉起酒杯朗聲道。 “謝延平郡王!” 何守義亦舉起酒杯沖鄭成功禮道。 二人仰脖一飲而盡,相視一笑。 其實何守義之前對鄭成功是心存偏見的。 在他看來,鄭成功抵抗清軍并非是為了大明好,只是為了家族的利益。 畢竟他父親鄭芝龍降清之后遭到了屈辱的對待,在京師和軟禁也沒什么分別。 鄭家是不可能效忠清廷的,那么只能效忠大明了。 但通過這段時間尤其是酒席之上的暢聊,何守義發現鄭成功真的是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 他或許有一部分私心,但人活一世誰又能一點沒有私心呢? 只要保證私心不影響家國天下事,那私心便沒有問題。 便說鄭家擁護的唐王一系和當今圣上乃是死敵。現如今皇上不是還封了鄭成功為延平郡王,鄭成功不是也效忠于當今天子嗎? 現如今所有心向大明的人只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東虜! 張煌言也是來了興致,朗聲道:“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何守義粗通文墨,能夠認識一些常見字,但要說賞評詩詞就真的有些難為他了。 他望向張煌言苦笑道:“張本兵,這詩是什么意思?” 張煌言捋須笑道:“本官經過江南一處小村莊時,一些鄉親們趕來送給我們一些吃食、蔬果。其中有一人送給本官一只黃花。本官見那菊花雖然飽經風霜但根莖依然堅挺,當時便寫下此詩告誡自己要像菊花一樣錚錚鐵骨,不畏艱險。” 何守義聞言恍然大悟,原來張本兵這是在借詠物抒發志向啊! “張本兵高義,末將自愧不如。” 何守義對張煌言一直是十分敬重的。或者說浙江的百姓提起張煌言沒有一個不敬重的。 于危難之際奉魯王監國,據守浙江十余載,這份毅力絕不是常人能有的。 何守義本人也是因為受到張煌言精神的感召這才起兵抗清。 可以說沒有張煌言,就沒有今日的何守義。 “何總兵,本官與延平郡王打算經營這雙嶼港,不如你便帶著部眾來島上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