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鄭成功把張煌言拉到輿圖前,指著描出的一條航道說:“據我派人打探,東虜偽兩江總督郎廷佐命人將浙江各府縣的賦稅抽掉三成走海運運到登州,走的便是這條路線。” 張煌言蹙眉道:“好端端的大運河不走,這廝為何要走海路?” 鄭成功冷笑道:“若是走大運河,沿途水關皆需要打點,最終到了京師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他總不好再抽油水了吧?但如果走海運,如果不遇到大的風浪,基本不會有漂沒損耗。這樣郎廷佐便可以把責任歸到運河漂沒上。即便算上那七成糧食運河運送時沿途的吃拿卡要,也能剩下五成,虜廷那邊他也交代的過去了。” 張煌言點了點頭,似乎是這么個道理。 “我還以為這郎廷佐是個忠心虜廷的人。” “郎廷佐、管效忠、梁化鳳,這幾個人表面上看對虜廷忠心不二,實則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滄水兄怕是還不知道吧,我們在攻打崇明島的時候,梁化鳳這廝就曾經寫了信送到我這里,表示要投誠。” 鄭成功徑自說道。 “這事大木一直瞞著我?” “我也是怕滄水兄知道了后亂了方寸。因為我一直就不信梁化鳳會投誠!” 張煌言細細一想確實如此。他的性格是比較愿意相信美好事物的。 如果讓他看到那封書信,他一定會勸鄭成功和梁化鳳合作。 事實證明,一切都只是緩兵之計。 梁化鳳是虜廷的蘇松鎮總兵,到手的功名富貴怎么可能冒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風險選擇投誠? “梁化鳳雖然不會真的投誠,但通過這件事我認清了這幾個人的面目,那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兩面三刀無所不用其極。這種人怎么可能對虜廷真的忠心?他們所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罷了。” 鄭成功侃侃而談道:“是以我便命人四處打探,得知了郎廷佐倒賣浙江賦稅糧食的消息。”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瞞天過海的法子。 如今京杭運河本就不算疏通順暢,加上亂世沿河不少河匪水賊,運送糧食過程中有漂沒再正常不過了。郎廷佐完全可以以此為借口,把差額吃到自己嘴里。 ... ... ps:第二更送到,這章刪刪改改好幾遍才算寫的滿意,求波推薦票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