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舟山。 張煌言望著不斷拍打礁石的浪花,一時神情恍惚。 “吾于君母恩俱未報,若母尸不獲,毋收吾骸。” 他的耳畔又想起張名振的遺言。 永歷九年他和張名振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張名振著縞素入舟山城,遍覓母尸,哀動三軍。 歲末,憂傷成疾的張名振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便說了那句話。 隨后他猛然起坐,擊床而逝,死不瞑目! 那時張煌言就在他身邊!他忘不了那個場景,這輩子都忘不了! 除了魯王,張名振可謂是張煌言這輩子最重要的人。 他們之間是同僚,是朋友,是至交。可惜斯人已去獨留張煌言一人。 張名振的遺愿是抗清振明,張煌言當然不會忘記。 即便張名振不說張煌言也會抗爭到底。 哪怕只剩一兵一卒,哪怕面對千軍萬馬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不會皺一下眉頭。 他忘不了揚州十日,他忘不了嘉定三屠,他更忘不了舟山城破時百姓們絕望的眼神。 他二十五歲時就隨魯王來到舟山,如今已經三十有九,終于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了! 這些年來舟山幾度易手,張煌言發誓有朝一日他要收復舟山! 如今他做到了。 他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敢忘記。 每每熟睡之時猛然驚醒,涕淚橫流。 那些垂死掙扎的百姓就像在他眼前一樣,喊他報仇。 嗯,報仇...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所以張煌言不會忘記。 這次他和延平郡王鄭成功合兵北上入長江奇襲,一度克瓜州、鎮江,眼瞅著就要打下南京,結果功虧一簣。 好在延平郡王收到天子來信多留個心眼,及時撤退這才沒有折損太多兵力。 退守舟山也算是個備選方案吧。 偽清兩江總督朗廷佐真是個狡詐之輩。 一開始他見明軍勢如破竹,便虛與委蛇,派使者主動來到明軍陣中向鄭成功表示他有心投誠反正。 但實際上他是為了拖延時間。 待清軍援軍趕至,朗廷佐立刻變臉,直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