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佛朗西斯科在仔細觀察了前裝滑膛炮以及燧發槍并詢問了朱由榔一些細節后,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這些銃、炮他都可以仿制。 至于鉛彈也不是什么問題,只是制造需要一些時間罷了。 倒是德萊塞針槍構造有些超乎佛朗西斯科的想象,他覺得在短時間內應該難以做出類似的仿制品。 不過這已經大大出乎朱由榔的預料了。 有燧發槍和前裝滑膛炮就足夠了,有了這些利器助陣,明軍可謂是如虎添翼,要想全面反攻清軍可能性大大增加。 只是佛朗西斯科剛剛把朱由榔的熱情點燃,隨即就澆下一盆冷水。 那就是制造一桿槍的時間很長。 以他個人的能力計,制作一桿燧發槍的時間在兩個月,如果熟練了可以縮短到一個半月。而重慶城中一共有一百名佛郎機匠人。 即便全部日以繼日的趕造燧發槍,一年也就能造出一千桿來。 除非尋找更多的工匠,不然僅靠這個速度要想全部在明軍中實現列裝難度實在太大。 至于火炮由于需求量沒有那么大,反倒不是什么大問題。 看來趕制出來的這些燧發槍也只能暫時給精銳列裝了,要想反推清占區還需要充分的時間。 不過這也算開了個好頭,接下來發展怎么樣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卻說佛朗西斯科告退后,朱由榔便召見了文安之、李定國,詢問他們關于下一步明軍該如何行事的意見。 文安之作為久居川東的督師,看法是應該利用這得來不易的勝利積極發展農事、經濟,訓練軍隊,盡可能的縮小與清軍的差距。而不應該操之過急,大舉用兵。 李定國和文安之的看法差不多,只不過他覺得在對內求穩為主的情況下,可以試探性的進行一些局部擴張。 單純的防守姿態容易讓將士們產生怠戰厭戰情緒,長此以往是十分不利的。 再者明軍也需要時刻對清軍時表現出強硬的姿態,使清軍對明軍的行動有所忌憚。 只要這種恐懼明軍的心態在清軍陣中存在,那么不管清軍的將領換成誰,都不會在對明軍的作戰中取得優勢。 “要想養更多的兵,僅靠云川之地是不是不太夠?” 在軍事問題上朱由榔是絕對的外行,不過有一點他很清楚,以大明現在的地盤養活十幾萬大軍已經是極限。即便再招募更多的兵員,以現有的承載力已經是不夠了。 既然文安之和李定國一致認為現在不宜大舉用兵反攻,那么可不可以把視野往探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