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魏子連忙跑進來,一臉諂媚的笑著:“太子殿下,您找我?殿下奴婢知道錯了……” 朱慈烺瞪著他:“給我閉嘴,我問你,讓你找的海圖找到?jīng)]有?” 小魏子連忙說道:“殿下已經(jīng)讓人去找了,那邊說資料繁雜需要整理。” 朱慈烺罵道:“這都幾天了!你去給我催去!滾,找不到你不用回來了。” 看著連滾帶爬的小魏子,朱慈烺又想起了鄭和海圖,明史上有一段迷案‘劉大夏火燒鄭和海圖案’后世對于這事爭論很多,直到朱慈烺有一次無意間看到一篇文章。 上面說《鄭和航海圖》原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guān)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收錄在明末學者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中。此圖不僅沒有被燒毀,而且一直保存完好。我國海軍海洋研究所一直將鄭和航海圖的研究作為重要課題,且成果豐碩。由朱鑒秋主編的《古今對照鄭和航海圖》《新編鄭和航海圖集》《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等著作已出版問世。這也清楚地表明,鄭和航海圖不僅沒有被燒毀,而且至今尚在。說劉大夏燒毀了鄭和航海圖,是無稽之談。 朱慈烺特意去圖書館翻看了相關(guān)的書籍,還真有,所以燒毀說是站不住腳的。 而且來到大明之后,通過這些年的生活朱慈烺發(fā)現(xiàn),這個說法本身就有一個邏輯性問題。 大明宦官跟官宦那是兩個群體,他們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里,鄭和作為一個宦官,海圖這么重要的東西,不放在皇家內(nèi)庫的藏書館,去放在兵部?這明顯不符合官場邏輯嘛! 所以很明顯即使兵部有,那也是備份,原件內(nèi)庫一定有,兵部的丟不丟不知道,內(nèi)庫的一定沒有丟! 要不然建奴以后修明史的時候,為啥還有描寫鄭和海圖健在的文字。 而皇家藏書按照大明的慣例一般都會放在文淵閣和皇史宬,并且重要典籍都會抄錄備份到金陵皇宮。 朱慈烺大概記得有誰說過,一個海洋強國的底蘊不是在有多少船,也不是有多高超的造船技術(shù),而是有多少張海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