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果城市區到太平公社這段旅程有種難言的艱辛,李建輝也慶幸把李淑妍留給了吳瓊英照顧,并沒有帶著一起返鄉。 一路的顛簸,短短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居然走了將近三個小時,想他們從香江啟德機場起飛,抵達白市驛機場也不過兩個多小時。 六月下旬雖然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但中午的時候太陽依舊比較毒,不管是駟馬橋村還是石橋村目前都沒有通公路,回村只能夠步行,他們也只能暫且在太平公招待所吃午飯,并且休息一下,待下午涼快的時候再走。 “李先生,你好,我是太平初級中學校長向貴瑜,聽聞你在這里,特意前來向你道謝,因為你的捐款,我們學校現在的硬件設施不比市區的同級別學校低。” 聽著這位年近六十老者之言,李建輝愣了一下,這才想起自己母親上次回來的時候,以他的名義向這所學校以及石橋小學捐款了500萬港幣。 石橋小學是村小,一共就兩個班,要不了多少資金,主要資金還是被用到了初級中學。 李建輝起身與向貴瑜問好,在請其落座之后,出聲道:“向老不用客氣,能夠為家鄉學校盡一點兒綿薄之力我內心也非常高興。” “這或許對于李先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于我們學校師生確實莫大的恩德。 不怕李先生笑話,我從53年開始在學校擔任老師,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十年,臨近退休還是第一次住上和城里學校一樣的教室宿舍樓。 我們學生也有了和城市學生同樣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有了籃球場、足球場以及寬敞的食堂。 也因為有了這樣好的條件,這學期有5位果城師范學院的實習生來我們這里,而且我已經和他們溝通,有4位在今年年底畢業之后會繼續回到我們這里任教。 你不知道,果城師范畢業是恢復高考以來第一批畢業生,一般都是進入高中或者是中專擔任老師,最次也會選擇城市里的初中。 這4位能夠留下來,全靠你的援助,給我們學校創造了這么好的條件。” 李建輝也稍微了解這里面的情況,77屆是極其特殊的一屆,他們是恢復高考之后的第一屆大學生,而且因為特殊原因,正式入學是78年1月,以至于他們畢業是81年12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