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四五七章 憑本事搶的,有意見?-《晉末多少事》


    第(3/3)頁

    身為桓溫的弟弟,他率軍守著敦煌,眼巴巴望著西域,也為關中守著西大門,按理說大家應當感念他的“棄暗投明”,可是偏偏桓沖這人,在此之前就是非常有主見的,桓溫的命令他也不見的能聽,因此大家也難免擔心,都督的命令又能約束他多少呢?

    更何況昔日桓沖往鎮敦煌,可不是投降杜英,而是和杜英約定好,他在敦煌,全力西向,并不會聽從杜英的調令率軍前往中原,所以不管關中前線吃緊與否,和他桓沖都沒有什么干系。

    但是杜英想要讓桓沖老老實實蹲在敦煌、不在背后捅刀子,還得保證對桓沖的糧草、兵刃等供應,且在大戰略上支持桓沖對于西域的攻伐。

    因而在都督府上下看來,這簡直就是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

    桓沖霸占著敦煌,聽調不聽宣,豈不是在敦煌就和土皇帝一樣?

    不過桓沖的一些舉措還是打消了都督府上下一部分的疑惑,他在敦煌大力推行關中新政、開放貿易、開設書院,并且幾次三番請關中派遣官吏前往敦煌,協助管理民政。

    都督府這邊自然是就坡下驢,從涼州就近抽調官吏前往。

    涼州官吏,其出身兩極分化嚴重,一部分是因陳守舊的本地世家,對關中新政屬于是捏著鼻子承認的態度,另一部分自然是和杜家關系好的世家,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從龍之臣,管他新政對世家制度有沒有好處的,以后大家就是勛貴了,這豈不是比世家更金貴的鐵飯碗?

    所以后者對于都督府是堅決支持態度,自然也是抽調這部分的人前往敦煌,徹底接管了敦煌民政。

    而桓沖在敦煌,只是厲兵秣馬,對本地民政不加干涉,反而主動把兵營挪出城池,還親自帶兵前去修繕玉門關和陽關,令這兩個已經荒廢久矣的漢代涼州門戶重新有了漢家旗幟。

    桓沖的這般作為,漸漸地讓都督府上下對他調低了戒備。

    這家伙······當真是個妙人兒啊!

    這句話,就是王猛哭笑不得之中,最終下的定論。

    這一次桓沖前來關中,卻是其移鎮敦煌之后的第一次。

    帶著百余名騎兵,一路風馳電掣,幾乎跑出了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讓杜英都懷疑河西走廊沒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難走了。

    至于桓沖來的目的,杜英當然也很清楚,其在敦煌窺探西域久矣,顯然覺得已經到了出兵的時候。

    真正要出兵西域、翻越戈壁大漠,少不得還得關中提供糧草支持,所以桓沖需要杜英點頭。

    馬停在都督府門口,桓沖打量著都督府門前矗立的一對辟邪,又看著并不算富麗堂皇的都督府大門,深吸了一口氣,翻身下馬。

    恰在此時,杜英帶著張玄之、閻負等都督府要員,大步走出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金塔县| 永嘉县| 湖南省| 寿阳县| 郧西县| 广河县| 鄢陵县| 济阳县| 新竹县| 玉环县| 小金县| 秀山| 定陶县| 中西区| 来凤县| 台东县| 聊城市| 龙里县| 庄河市| 金湖县| 舒兰市| 牙克石市| 施秉县| 廉江市| 茌平县| 东港市| 阿尔山市| 天镇县| 乌兰县| 乌兰县| 高唐县| 涞水县| 东平县| 博乐市| 民权县| 新平| 宜宾县| 永宁县| 兖州市|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