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內卷,咱們卷不動。 君不見大司馬的親弟弟桓沖,此時都貓在涼州不參與中原的動蕩么? “我兒的意思是······”劉建喃喃說道,“其實我等可學桓幼子?” 劉牢之笑道: “不錯。都督如今雄圖天下,麾下英杰無數,我等其實也沒有必要非得湊熱鬧。 不如就學桓幼子、荀令則,可以和都督有往來,但是又不一定非得要聽從都督關于爭霸天下的調遣,我等只要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可。” “且快于我說一說,荀令則是如何和杜仲,杜都督約定的?”劉建急匆匆的問道。 劉牢之回答: “荀令則只和都督共討胡塵,并不為都督麾下之將也。換而言之,青徐王師出動,是都督幫助青徐建立起來工商業以發展民生換來的,兩方更似盟友,而非上下屬。 其實桓幼子亦然如此,其引兵鎮涼州,以圖西域,有成班定遠之功的心意,而都督以涼州錢糧兵員支持之,換來其不參與中原戰事,因此都督和桓幼子其實亦是盟友,而非上下屬。 荀令則可也,桓幼子可也,緣何我兩淮各家不可?” “少將軍,恐有漢高之禍!”一名幕僚憂心忡忡。 昔年漢高祖底定天下,麾下統兵的韓信、英布等人,也其實類似于一方諸侯,基本到了聽調不聽宣的地步,也更類似于現在杜英和荀羨、桓沖之間的關系。 而最終韓信等人是什么下場,大家都清楚。 緣何不知道杜英登基之后,會不會這么對付兩淮世家呢? “那又為何不能是漢光武之恩?”劉牢之反問。 漢光武打天下,也是拉攏各方世家,依靠出身各不相同的云臺二十八將,這二十八將如今名彪青史。 劉牢之也知道這不足以打消這些人的顧慮,接著說道: “都督所厭煩者,或者說天下所厭煩且必當欲除之者,世家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