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京兆杜氏,有子杜英-《晉末多少事》


    第(2/3)頁

    北方的那些蠻夷,惹不起,咱們還是跑得起的。

    當然了,杜耽還有一個弟弟,杜尹,在亂世里也跑散了,據說有人看到他向河南府(今洛陽)那邊去了,不過只是傳聞。身在涼州的杜耽也管不了自家弟弟的死活了。

    換句話說,同樣不是嫡長子的杜耽,能夠糊里糊涂的成為了京兆杜氏的家主,還得感謝這為華夏民族帶來恥辱和災難的永嘉之亂。

    哦對了,杜耽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后人,叫杜甫。另外他弟弟杜尹也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后人,叫杜牧。至于唐朝名相杜如晦,也是杜氏直系后人。

    而杜耽所去的涼州,在永嘉亂世之中,可以說是一片凈土。涼州張氏的家主張軌出面翼護涼州、擁護典午晉室旗號,保衛一方平安,因此關中、中原等地世家百姓,多有逃跑前往涼州的,這也為歷史上的張氏前涼崛起于河西走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杜耽為首的這一支杜氏,自然就安心在涼州住了下來,張軌對這個自己跑上門來的太守也很是客氣,直接安排他做了涼州軍司,主管整個涼州軍事調度,別看這個軍司的職務并沒有實際兵權,但是兵馬糧草、密諜系統等等,都在軍司的掌握之下,軍方自然也要看著軍司的臉色行事,實際上相當于凌駕在軍方之上的后勤總管和監軍。

    之后杜耽傳子杜明,繼續擔任涼州要職,只不過杜明的本事還比不過杜耽,所以不再擔任軍中職務,但是在涼王府中擔任長史,依舊主管一方民政,而杜明的次子,也是庶子,就是杜英。

    杜英之上,還有一個作為杜家嫡長子的兄長,杜葳。

    可是現在的京兆杜氏,可不是歷史上的全盛時期。

    全盛時期的京兆杜氏,或具體稱茂陵杜氏,可是和另一個京兆世家韋氏并稱為“京城韋杜,去天五尺”,換在后世,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老北京、老上海人兒。

    現在的京兆杜氏,有的南渡,有的沒于永嘉之亂,剩下的這點兒嫡脈子弟在涼州也不過就是維持著一個京兆杜氏的空殼子罷了,說得難聽點兒,就是些灰燼。

    倒是前兩年關中稱雄的征北將軍杜洪,算是杜家這幾代里面比較有名的了,可惜他這個征北將軍是不折不扣自封的,別人自立旗號好歹只是摻點假,他卻是一點兒真都不摻。

    最終兵敗身亡的杜洪也沒有給杜家搏來什么好名聲。

    而好好地杜家次子,就算是混的再怎么不好,怎么會跑到這華山中來呢?

    這還得從隱居華山的名士法隨說起。

    法隨,出身扶風法氏,也是不折不扣的關中老牌豪門,比如三國時期的法正就是扶風法家子弟。而法隨為躲避戰亂隱居華山中。

    十多年前他聽聞涼州是一片戰火之外的樂土,便有意前往涼州,結果路上遭遇劫匪,要不是當時杜明帶著家仆出獵正好路過,把他給救了下來,恐怕法隨現在已經埋骨河西的茫茫戈壁黃沙中了。

    關中世家,相互之間其實多有矛盾,但是經過這亂世戰火一燒,前塵往事自然不用再提,大家都能活著,又是老鄉,那可不是一番相見、兩眼淚汪汪?

    杜明和法隨一見如故,邀請他入府盤桓幾日,可惜法隨覺得這涼州也不是真的安穩之地,所以執意要返回華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峡江县| 景泰县| 陇南市| 曲靖市| 阿荣旗| 获嘉县| 山丹县| 古交市| 隆回县| 青海省| 陇川县| 武乡县| 山丹县| 四子王旗| 政和县| 错那县| 健康| 吉林市| 永济市| 巴马| 罗定市| 台南市| 邢台市| 北京市| 思南县| 黄冈市| 无棣县| 东乌珠穆沁旗| 英德市| 德清县| 新竹县| 田东县| 阿城市| 白水县| 隆回县| 台山市| 朝阳市| 合水县| 当阳市|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