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家人用罷早飯,張未便坐著馬車來到木雕鋪子,將算盤拿到手中,張未不禁感嘆,這個時代工匠的手藝真是不錯。 定做的這兩個算盤,整體上是長方形的木框,中間是一串串的算珠,每個珠子都似浸過油脂一般,但摸上去卻是絲毫沒有油膩的感覺,就像是盤出的文玩一樣,框架和里面的細桿也是如此, 珠子中間的孔足夠大,與細桿不會發生太大的摩擦,試著撥弄幾下毫無生澀的感覺,所有框架的銜接處都是榫卯結構,沒有任何金屬部件。 算盤的中間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占據大約三分,有兩顆算珠,下面占據了七分,有五顆算珠,這樣設計是為了兼顧一些十六進制的算法,比如這個時代是十六兩一斤,否則上一下四就夠了。 算珠被一條條細桿貫穿,一條細桿稱為一“檔”,張未要求的都是十一檔的,整個算盤看起來像個工藝品一般,倆算盤一模一樣,連紋路都相似,整體看上去毫無瑕疵。 將剩余的尾款付了,滿意的將算盤收好,坐車返回家中,到房間尋找詩晴,一進門見詩晴和文晴都在房間中,姐妹倆剛從客房回來,還在聊些羅莎莎說的江湖趣事。 “夫人!小姨也在啊!”張未將兩個算盤放在桌上,道:“夫人,快來!這就是那日我和你提到的算盤,可以代替算籌,而且更加方便。” “夫君!”“姐夫!~” 姐妹倆打過招呼,詩晴看著桌上的算盤皺了皺眉,道:“夫君,這如何使用?” 張未笑了笑,道:“娘子且看!”說著先將口訣寫在紙上,又教了她基本的指法,然后口中念念有詞的開始演示:“夫人你看,這上面每顆珠代表五,下面每顆珠代表一,從右到左每串珠子分別對應個十百千萬,你看,這樣就是二,這樣就是三十二,這樣就是一百三十二……” 張未一邊說,一邊操作,為詩晴詳細的講解,而詩晴平日里經常處理項目,對數字的敏感度很高,聽了之后就欣喜道:“夫君!你可真厲害,這個算盤若是用的熟練,一定比算籌方便快捷的多!” 張未心說:據說建國后原子彈的公式數據都是用算盤算出來的,拿來算賬還不輕而易舉? 詩晴學的很快,張未演示一下之后,已經開始有些生澀的能夠使用算盤計算了,甚至還舉一反三的使用明白了多余的珠子是為了計算十六進制計算斤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