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河海并行-《回到明朝當朱標》
第(1/3)頁
“殿下說的是海運?”
“正是,運河有些河段水十分淺,大漕船逆流而上時,需要養著數萬的民夫漕工拉纖,人力漕船行船緩慢。”
大運河促進南北交通,給北方提供了大量的糧食物資,但在運河還在修筑的過程中,漕糧運輸還是要經過陸路中轉,耗費巨大,效率極低。
元開鑿大運河,是忽必烈任用郭守敬主持修筑運河,疏浚廢棄淤積的運河古道,開挖新河道修成了南迄杭州,北達大都,全長三千余里的大運河。
“李丞相,你們可知,北邊已經傳來捷報,大都很快就會被攻下,江南漕米運到京師,發霉變質常有。”
“但運河連接南北,孤認為也不能丟棄,可以繼續發展海運輔之。”
海運的話,北方京師離海并不遠,就可以在杭州、太倉等南方港口把稻米裝上海船,航向海津。在海津下船的糧食,百里就到達京師。
工部尚書江幻海上前一步看著朱標,說道:“稟殿下,至元十九年(1282年),開始試行海運,運糧四萬六千余石,由海道入大都。”
“啟稟太子殿下,元海運漕糧初時從劉家港順長江而下,沿海線北上,入海津。”李善長接過話繼續說道:“當年因要過淺海,水淺灘多,行船緩慢,半年才能完成航程,很是緩慢。”
朱標看了李善長一眼,似笑非笑著說道:“孤記得,元廷后來因為這個開辟新海線,出長江口,向東而行……之后自浙西至大都,只要十余天,比歷經數月的河運要快捷得多。”
海運漕糧不僅快捷,而且運糧巨大,安全性較高。
河運,運輸慢,容易受洪澇災害影響,但因為要連接南北經濟,朱標決定河運也不可少。
“殿下說的有理。”汪廣洋和工部尚書江幻海說道。
李善長對元廷實施過海運的事情也知道,既然工部尚書和汪廣洋宋濂都贊成,他也點頭。
“既然各位都同意,那孤就決定……”朱標說到一半被宋濂制止打斷。
“殿下,上次都察院御史認為海運危險,不可控制,認為不可行。”宋濂搖頭晃頭道。
朱標站起來喝到:“宋先生你這什么意思,今日就你們幾個朝中大臣來商議。
有危險,孤的江南江北水師是吃干飯的嗎,啊?何況孤也沒有停止河運,誰覺的河運和海運并行有問題?盡管來奏,孤要看看都有誰!”
對河道官來說,運河讓他們升官撈銀子,這些朱標都知道。
繼續實行河運,還有個原因是因為運河漕運養活了數以萬計的漕兵,帶動了運河兩岸經濟的發展。
靠河吃飯的人不計其數。如果河運蕭條,不知會砸了多少人的飯碗,給社會帶來多大的不穩定因素。
朱標絕對不會向歷史上那樣放棄海運,只有海運并行是最好的方式。
儒家不斷強調以農為本,人民要好好種地,排斥商業,一群文官對海運并不熱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成武县|
泰和县|
报价|
兰考县|
胶州市|
乌拉特后旗|
呼伦贝尔市|
蒙山县|
松滋市|
昌图县|
晋州市|
天全县|
保靖县|
田林县|
新化县|
乐东|
贵州省|
榆中县|
娄底市|
子洲县|
汉沽区|
凌海市|
辽阳县|
东至县|
周口市|
即墨市|
闸北区|
七台河市|
广东省|
江西省|
沾化县|
友谊县|
萨迦县|
习水县|
安乡县|
葵青区|
尉氏县|
保德县|
盐亭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