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銀行是什么?”陳挺小眼睛迷離,不解地問道。 “我這樣通俗地和你解釋吧。我們從老百姓那兒借錢,比如借了一百兩,然后我們每年給他們五兩白銀作為利息。而我們轉手既可以將這一百兩的部分來填補我們的資金短缺,另一部分可以向需要資金的商人借出,每年收十兩白銀。這樣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了!”楚云興奮地說道。 “對了,其中某些項目我們也不需要自己投資,可以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比如成立私塾,我們設立的是公立私塾,還可以讓民間資本設立私立私塾,收費但是提供更好服務的那種,專門賺富人的錢!” 楚云想起后人那無窮無盡的智慧,思路一下子活躍起來。 金融體系這種東西就是不依賴工業(yè)革命系統(tǒng),只要手下的人聽話,就能建立起簡陋的框架。當然,如果要系統(tǒng)化的話,可能楚云還是要召喚一些理論家過來建立一套頗為完整的近代體系。 “銀行!民間資本!”陳挺雖為古人,但其實古人并不比后世的人愚笨多少,只是因為他們的視野被時代局限而已,被楚云這么一說,就連陳挺也開始有不少想法! “你想到了什么?”楚云饒有興趣地想看陳挺有什么想法。 “大人所說的銀行其實很像是錢莊和票號,而民間資本就像是民營作坊。晉商為何天下聞名?和票號的發(fā)展不無關系!江南為何富甲天下?因為朝廷管得松,那里的商人甚至尋常百姓都熱衷于投資店鋪和貿(mào)易!”陳挺一拍腦袋,滔滔不絕地說道。 “確實如此。”楚云欣慰道。陳挺的類比法還真的很接近了。 說實話,此時明末確實有向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趨勢。如果明朝不亡的話,未必沒有可能走向工業(yè)社會,可惜沒有如果。而且明末還有許多問題。例如江南地區(qū)的民間資本雖然甚為活躍,但是乏于再投資擴大產(chǎn)能,而是將寶貴的資本積累投資到了購置田地上。是的,國人對土地實在是太過執(zhí)著了。 至于錢莊和票號也是有很大的先天缺陷的。 “看來你對錢莊和票號有很深的理解,你可知道錢莊和票號有何不足?”楚云問陳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