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柏木茉優點了下頭,將手機裝進口袋里。
她集合后臺組的成員們,吩咐他們去提醒彩排人員,檢查各自的演出道具,誰的丟了誰的沒帶,及時去找道具組補齊。
五分鐘后,她耳麥里聽到“污染源”的聲音。
柏木茉優轉頭對副組長說道:“開幕式舞蹈的同學可以來候場了,通知后三個節目,讓他們做好候場準備。”
很快,舞蹈社的部員們紛紛來至,等前臺的主持人說完詞,她們拎著裙角魚貫登臺。
柏木茉優無需再主動吩咐,副組長按照流程,派人通知下一組表演團體前來候場。
上臺一組,下一組緊接著前來候場,再通知后三組做好準備。五個節目輪序下來,后臺組一切都有條不紊運轉。見狀,柏木茉優感覺差不多可以了,便不再關注后臺,坐到椅子上,低頭掏出手機,繼續與羽未私聊。
羽未已經回復了她。
「解決副作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誰讓你心生盼望愿景,什么事情讓你產生了盼望愿景,你就想辦法去實現那個心愿,這樣就好了。」
「這個方法不一定準確,我也還在摸索當中。」
“實現自己的心愿”
一想到自己的盼望愿景和心理訴求,柏木茉優就沉默地無話可說。
自己那個異想天開的心理訴求——希望誰都不會失去——像是癡想一樣的春秋大夢,根本不可能實現啊。
親生孩子有朝一日都會離開父母,想要一個人永遠陪伴自己,除非是變成夫妻才有可能吧。
除了夫妻,她實在想不出還有其它關系,能夠彼此永遠互相陪伴。
柏木茉優愁眉不展,想靠解決自己的心理訴求,去治愈嗜睡癥,她還不如跨過心理訴求,直接想辦法解決嗜睡癥呢,這樣或許還更簡單一些。
她頹然了會兒,覺得這樣不行,得另尋出路。
柏木茉優沉著思索,片刻,忽然覺察到了奇怪的盲點。
她再次編輯信息,詢問羽未。
「你說過,你抗拒接觸社會,不希望陌生人來打擾你,所以獲得了心理學隱身。所以,你的心理訴求,是希望別人看不見你嗎?如果是的話,你的心理訴求,早應該被心理學隱身給順帶解決了吧。」
過了會兒,羽未回信。
「所以說,我才說那個方法可能不太準確,我還在摸索當中。」
柏木茉優思索了下,回復對方。
「有沒有可能,你搞錯了自己的心理訴求,其實你真正的心理訴求,并不是希望別人看不見你。」
消息發送過去,足足長達十分鐘,羽未一直沒有回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