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蹲下來看了幾眼,蘇摩便一眼判斷出了這東西的來歷。 赫然是地底避難所上方,縮小版的能石陣! “是的,之前用旋耕機上拆下來的發動機,不僅噪音大,馬力扭矩小,還容易出故障,實在不是好的選擇” “所以我一合計,直接找呂寬試試能不能將能石裝在車上,由能石轉換出動能來驅動車輛” “真沒想到,這效果還不錯!” 說完,艾劍鋒遞過來一張紙,上面記錄著替換成能石發動機后,整個車輛的數據。 相較之前,第一眼蘇摩便看到了大片的上升箭頭,代表著能石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完爆了旋耕機的單缸發動機。 不過,翻看到最后,最讓人關心的數據,還是... 續航! “這么小的能石,能驅動車輛跑多遠啊,要是距離短,不是得不償失?” 放置在避難所上方的能石陣,全盛時期能轉換出上千度電。 但這得考慮到其體積甚至要比整個攀爬車還大一倍的情況! 換做如此小的裝置,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要是還能保持之前的能量度,就是怪事。 “還好,續航倒也能看的過去” “因為能石里的能量并非我們常規意義上的電量,所以就省略了關鍵的轉換損耗,可以直接用能石里的能量進行動能轉換” “像是你現在看到的這一塊能石,視地形復雜度和坡度,單次續航約莫在40-60分鐘之間,沒有障礙物的平路上跑的話,也能做到120公里左右的續航” 掏出另一張測試數據,艾劍鋒給出了精準里程。 這是兩人在設計之初就設立好的初衷,一定要在考慮續航的前提下,優先考慮到體積和重量。 “哦?有這么多?” 訝異的接過續航數據,僅是一遍翻看,蘇摩便喜不自勝的抬起頭大驚道。 40-60分鐘的山地續航,120公里的平地續航,其里程放在文明時代確實不夠看。 畢竟幾萬塊的普通電車,都能做到動輒三五百公里,一百二十公里完全不夠看。 但和那些電車不同,洼地的這輛攀爬車,卻是可以做到如老款手機一般。 換電池! 按動發動機側邊的按鈕,隨著嘣的一聲,發動機上蓋彈起,露出了里面儲存的六塊能石。 因為先前大量的測試。 此時六塊中已經有四塊變成了黑色,代表著能量已經用完。 其他兩塊仍舊保持著白色,可以繼續為攀爬車提供能量。 “還有兩塊?” “不如讓我親自來試試這攀爬車的效果!” 蘇摩見獵心喜。 呂寬,艾劍鋒兩人自然也無阻止之意,只是微笑著一邊幫忙將車推往室外,一邊講解著使用時的要領。 幾乎是人工智能雛形的車機系統,功能十分強大。 作為使用者只需要控制方向,油門和剎車,其他的輔助駕駛僅靠車內的邏輯系統就能完成。 片刻。 待到整個簡陋的鐵架子車從屋內推出后。 蘇摩大馬金刀的鉆入車體內,徑直擰動前方用來啟動的鑰匙。 “嗚...” “嗤...” 不同于燃油發動機啟動時的轟轟烈烈,能石發動機動靜極小。 只在剛開始讓車體顫抖了一下后,便再無任何聲息。 如若不是前方的小屏幕已經亮起,代表著車輛輔助駕駛系統啟動完成,否則就連蘇摩也會以為這車壓根就沒啟動! 按照普通燃油車的駕駛方法,試探著踩下油門。 轟! 強大的扭矩從發動機中爆發,繼而快速傳導在攀爬車的四個輪軸上,掀起一股強大的動力,使得整個車體向前躥去。 只一瞬間,碼表上的數字就飛升到了足足47。 而下一秒,更是肉眼可見的突破100大關,帶來了讓人被迫靠在座駕上的g力。 “好家伙,這是什么動力,兩秒就能破百?” 蘇摩驚喜。 盡管在地形復雜的廢土里,速度已經不能再代表什么。 但考慮到是能石構成的發動機,其意義依舊非凡! 松下油門,等到速度回到四十。 蘇摩開始駕駛著攀爬車在空地上轉來轉去,熟悉著車機系統帶來輔助后駕駛體驗的變化。 能石帶來的瞬間能量爆發,比燃油發動機要來的直接的多,甚至比電車也要迅猛很多。 極為跟腳的線性油門,動力隨叫隨到。 搭配上全方位的輔助,幾個高速轉彎走線之間,蘇摩甚至有了一種,自己成為了職業車手的感覺。 半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