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黑火藥時代晚期通過裝填壓縮的黑火藥來提高膛壓,也能提供接近無煙火藥的速度。 到了無煙火藥燃燒速度更快,壓力與溫度等更高,帶來了更快的速度,也減輕了彈藥口徑與質量,減輕了后勤負擔,卻也帶來了無數設計的改變。 無煙火藥帶來彈藥口徑的變小,速度更快,彈道更平直。 更平直的彈道意味著距離誤差帶來的影響更小。 例如一戰壕溝戰常見的需要300m左右擊中露出的頭部,很可能與歸零點相差幾十m就會導致著彈偏高或偏低。 而更平直的彈道能讓距離帶來的彈道高低誤差變低,也就能更容易擊中目標。 “電視劇漢陽造里的無煙火藥制備方式,雖然有點夸大,但也有能參考的地方...” 將M1步槍發在工作桌上,蘇摩開始細細思考如何批量制造無煙火藥的辦法。 不推動彈藥科技樹的發展,無論以后在怎么牛逼的槍支,沒有子彈,也是白搭。 “硝化纖維,火棉的制作工藝不麻煩,只是合適的棉花是個問題,后面只需要用乙醇和乙醚浸泡火棉,晾干就能得到無煙火藥” “乙醇和乙醚制備同樣不難,石油中可以提煉出乙烯,而乙烯可以作為制作乙醇的原料,乙烯通過水解可以得到乙醇,乙醇催化反應又能拿到乙醚” 找出一張紙,蘇摩盡可能的回憶為數不多的化學知識加上電視劇拼湊,完成了似是而非的無煙火藥制作思路。 光芒一閃,經過系統的鑒定,也確定了這張設計圖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思路正確。 “所以說,最后一個難點就是棉花了?想要制作出合適的火棉,棉花的質量非常重要!” 漢陽造電視劇里,徐建寅就曾在天津制造局主持了硫酸的研制工作,解決了當時硫酸全部依賴進口的問題。 張之洞正是看中了他的杰出才能,才把他挖到了漢陽鋼藥廠負責彈藥的生產。 制作火藥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棉花,在研究中徐建寅發現,國產棉和洋棉花存在很大差異。 因此在國內試制時,溫度、濕度、時間、壓力、液體濃度等也應隨之改變,或許這就是江南制造局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了迅速找到適合中國的制作方法,徐建寅“日手杵臼,親自研煉”。 僅用半年時間,終于試制出無煙火藥樣品。 經過測試,樣品的效果完全可以與進口的無煙火藥相媲美。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只要找到合適的棉花,完全可以很短的時間內就煉制出來合適的無煙火藥。 “系統,造物出一斤用來制作火棉的棉花需要多少生存點!” 沒有著急去市場上收購,打開系統面板,點到造物界面,蘇摩先是記錄下了系統的需求。 這個價格,不低,但也不高。 65點生存點就能換購一斤用來制造火棉的棉花,300點就能換購一斤制作好的火棉,520點就能換購一斤研制好的無煙火藥。 一枚子彈內需要填充約莫2g左右的子彈,一斤就能填充260子彈,換算下來,直接換取火藥,一枚子彈的造價接近2點生存點,太虧了! “不行,以后我要列裝子彈,肯定要有合適的生產線,直接去收購棉花,我自己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