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三連通的設計不僅不占用空間,還使得取用東西時極其方便,不用東跑西跑,左找右找。 進門的左手邊則是微型作戰(zhàn)中心,以及能源中心。 橫跨在臥室和農(nóng)作物養(yǎng)殖室中間的則是微型研究中心。(構造圖請看本章說) 一直來回走了兩遍,蘇摩才熟悉了目前基地里的構造。 比起之前的大平層,這樣的構造雖然讓可視面積變小了很多,但卻在一定意義上使得基地保暖性增添了許多。 在限制好的空間內(nèi),加熱效率肯定要比之前的大平層高很多。 打開現(xiàn)在避難所最里側的大門,這一次蘇摩更是感到陣陣驚喜。 和后門一樣的緩坡式隧道,約莫有10米長,在這十米內(nèi),除了最外面的石質(zhì)大門,中間還有一道大門。 加上目前避難所最里面的門,構成了三段式的設計。 這樣的設計不僅保證了如果有敵人能突破最外層大門后,不至于沒有回旋空間,更可以在這兩道門之間設伏,埋下機關,一舉殲滅來犯敵人。 甚至布下射擊口,一旦敵人進入,火力全開。 “如果說以前的基地安全性只有5的話,這一次,直接就是到了50!” 蘇摩嘖嘖稱奇。 這種避難所升級時附帶的權限極其好用,之前的避難所是石質(zhì)避難所,這次升級時,所有的隔斷和配件,通通是由石頭構成,倒是省下了不少麻煩。 拿著手電,蘇摩找到了從遺跡中帶回來的破損鎢絲燈泡。 之前修復了一個,此時還有三個之多,并且這種燈泡自己就帶著開關,極其方便。 花費了六點生存點,挨個修復了三個燈泡后。 首先是在臥室里安裝一個便于晚上的活動,第二個則是安裝在生活物資倉庫上方,為找東西時提供方便。 最后一個,蘇摩安裝在了微型研究中心中。 這里,將是日后基地科技樹起航的地方。 等渡過這次災難,就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想辦法攀升基地的科技樹。 “對了,我還有個工作臺一直沒建出來,現(xiàn)在終于是有地方放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