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杉信聽他們說完,沒有說什么要放下仇恨,該原諒他的鬼話。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如果這種事要是發生在上杉信身上,上杉信絕不會像他們這么做。 畢竟,這也太便宜那家伙了。 上杉信會把他的骨頭一塊塊敲碎,把他的肉一片片割下來,血一滴滴全部流干,要讓他死的痛不欲生,極致痛苦!!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配講法律的,有些人渣就是該死,該死的無比痛苦!! ... 上杉信壓低聲音道:“以警察的身份,我無法放過你們。但作為一個聆聽者,我可以給你們提一個意見,在法院審理的時候,你們要重點突出水間俊文犯下的惡,表現出自己這是為親復仇的義舉。” 復仇意識就像孝親、愛美和宗教意識一般,為人類最古老的意識之一。 RB仇討人武士道文化中的一部分,RB的幕府時期甚至是支持仇討的。 如若勵志復仇,須到幕府有司備案,一旦獲得認可,本來屬于絲綢變成了公式,長了應盡的義務。此仇非報不可,如果復仇成功,還會受到表彰。 而且,RB歷史有所謂的三大仇討事件,及1191年平安、鐮倉之際的“曾我兄弟”,1634年的“伊賀健屋”和7103年的“赤穗浪士”這三大復仇事件。 其中的“赤穗浪士”是RB史上最受注目,最具影響和意義的復仇的事件。 當時到赤水藩主淺野因為拒絕向負責教授禮儀的導師上野行賄,被上野百般刁難,淺野不忍發生口角,并在幕府官邸持刀砍傷上野。 事后,幕府將軍不問緣由,責令淺野切腹自己,赤穗藩就此解散。 淺野死后兩年,赤穗藩家老帶領46名武士潛入吉良的上野府邸,手刃上野成功復仇,以上野頭顱祭奠主君后,隨即向幕府當局自首。 這次參與復仇的47名武士,雖在事后被幕府判處切腹,但此次仇討被民眾視為義舉,后世更是對此極其推崇,這很好的反映出RB人的復仇意識及其特點。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