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局已定-《從仙劍開始拯救女媧》
第(2/3)頁
之所以李憶如不是暴力廢舊立新,而是以這樣一個過程來替換,卻是因為上古之時,舊天條在諸神認可之際,定然用來處罰了不少邪惡妖魔,或許還有一些尚未死去的隱患。
為了平穩(wěn)過渡交接,李憶如才以這種相對溫和方式,免得意外引起三界大亂,同時也是為了阻止玉帝狗急跳墻。
只不過,在發(fā)覺舊天條徹底被廢的一瞬間,玉帝此刻腦海緊繃的那根弦終于斷裂,忍不住一屁股坐倒在山巔,隱約挑起人們頹喪至極的不忍神經(jīng)。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勝負之勢已然懸殊。王母死狗一樣、玉帝陣腳大亂,天庭士氣已然十不存一,何況本身就是一場不義之爭?
就在這時,天外一道龍火之劍,更若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把王母的潛心后背洞穿,將她的神魂給拘了出來,終使得雙方同時罷手,連口大氣都不敢出,沒能有進一步的行動——
幾十萬年來,一直被尊為三界共主的玉帝,此刻的形象如何不讓眾人心有戚戚?谷轌
“王母私自帶人前往灌江口圖謀不軌,連婦孺都不放過。今為我親手誅殺,稍后魂魄帶入冥界依律定罰。”
謝云書從天而降站穩(wěn)腳跟,先向觀音菩薩看了一眼。剛才龍?zhí)墩D殺王母之時,觀音是想出手搭救,卻遺憾沒能趕上。
而見謝云書全須全尾回來,觀音頓時心下有數(shù),縱使是如來佛祖都沒能奈何此人,可想而知大勢已去。此次佛門入三界的打算,唯有無限推后。
不過,就算要遵守契約離開三界,觀音佛心向慈仍溫言提醒道:“道友,玉帝王母有功有過,望汝手下容情。”
“怎樣斷罪,我心中自有一桿秤,不勞菩薩費心。”
知道這個時期的古代,“神明”比君權(quán)更高,何況還是三界之主。對于這對重罪加身的玉帝夫妻,總是“不敢”將這兩人制裁到底。
玉帝王母地位尊崇,比起其他生靈本就該享受一些特權(quán)的觀念,肯定深入人心。別提李靖和小金烏,就連天蓬元帥也無法免俗:“我說這位朋友,既然天條能解,能否就讓此事就此打住?玉帝王母就算有錯,也不至于要受那么重的刑罰吧?”
“至于,當然很至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