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醫生一臉臉蒙。 “假如路曉小姐的嫂子真的是殺人的兇手, 那把自己的東西留下和兇器一起,是什么意思? 如果葉翎先生是兇手中的一員,他一定能夠想到, 游輪那天是停靠在岸邊的, 并且這條河的河水并不湍急, 所以將槍扔下去,并不會被沖走得太遠。 只要船員們下水,一定能夠撈起來。 我們看到披肩,就自然而然會想到路曉小姐的嫂子。 那這個行為豈不是自投羅網?” 唐川給醫生解釋道: “假如你也是兇手中的一員,你能夠想到這個問題么?” 醫生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對了,你是兇手的話,你肯定也會想到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致命,也很明顯,但是凡事都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 你看,你現在是跟著我在破案,你輕易地發現了這個問題, 并且認為兇手不會這樣安排是不是? 還是那個很簡單的道理。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 我的這個推理之中,葉翎和張葉都有了不在場證明, 但是老嫂子并沒有, 所以她需要一個證明自己不是兇手的證據。 正如你所說,兇手作案是不會把自己的東西留在兇案現場的。 更不要說能夠直接證明其身份的東西。 但是假如兇手故意留下能夠發現其身份的東西, 我想,多數人都會是你這種反應。 首先會認為不可能, 認為兇手不應該會留下這么明顯的東西, 而對于兇手來說,你這么想,正中他們的下懷。 兇手就是要給你出這樣一個難題,首先讓你先動搖。 這就像學生時代做數學的選擇題,你覺得第一個答案和第二個答案都是對的, 你搖擺不定的時候,多半會選擇你心中所想的第一個答案。 這是因為你在思考的過程中一直在暗示自己, 不斷給自己灌輸,第一個答案會是正確的想法。 對于破案來說嗎,這是大忌。 不要有固定思維,是偵探需要具備的素質。 兇手有可能就是這樣安排,造成一種反差心理,讓你認為這個人不是兇手。” 醫生恍然大悟點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