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估計分來的知青不好全換成好的,大隊長對我很有意見。” 嚴全奎皺著眉,跟小兒子打招呼。 嚴瑯表示能理解,“畢竟是要搶他屁股下位置的,到時候咱們就挑幾個,要是大隊長有意見想要換咱們的,就讓他換一個走。爸,這次我順道去公社走走,看看亮叔。” 亮叔全名張紅亮,是張大梅娘家張家村里目前最有出息的人,跟嚴瑯外公外婆他們家關系很好,對嚴瑯更是格外喜歡,嚴瑯從小到大每次見到張紅亮都會被他塞吃的,小時候嚴瑯還騎在他脖子上去趕過集,連張紅亮結婚的時候都是嚴瑯去滾的喜床。 嚴全奎想要把嚴瑯塞進公社里,能走的路子就是張紅亮。 嚴瑯話沒說全,嚴全奎卻是明白的點點頭,既然大隊長都已經看不慣他了,那這次競選就一定要把大隊長拉下來自己坐上去,要不然以后嚴全奎這個小隊長就不好過了。 張大梅跟嚴胡蘭不懂這些,張羅著飯菜,嚴全奎幾口吃完飯就忙著去找人安排事。 一個是抽調幾個泥瓦匠去把知青點修一修,該換爛瓦的換爛瓦,該拌黃泥堵墻縫的堵墻縫,總之一定要在今天晚上之前弄好。 另一個就是趁著還沒上工,去找知青點那十幾個老知青說說話,讓他們組織個內部歡迎會之類的,調動一下積極性,爭取讓新來的知青能夠盡快融入。 因為嚴全奎這個隊長對知青們格外照顧,特別是他們剛來的時候,基本上每個人都受過嚴全奎的照顧,平時也不準本村的人故意欺負人,安排活兒也給過他們慢慢適應的機會,所以知青們對嚴全奎是很信服的。 如今聽嚴全奎說又要安排新知青下來,自然是滿口答應,還積極的在上工之前用自己的午休時間齊心協力把兩間房的床板都加長了一截,無論來的知青是男同志多還是女同志多,保證讓他們來了把鋪蓋卷一攤,就能收拾出鋪位來。 知青點資歷最老的知青都已經來了七年了,其他人都是陸陸續續來的,有六年的四年的三年的,湊起來十八個人。 也不是沒有更早以前來的知青,不過嚴全奎爭取到回城名額之后都會優先考慮老知青,如果那名老知青已經在本村結婚生子了,那嚴全奎還會找對方談話。 大意就是如果愿意回城,那一定要把娃娃婆娘/男人安頓好,不能做出拋妻/夫棄子的惡劣行為,他們西然村可就是他們的娘家人婆家人,要是你干了這種事,就不要怪我們一層層的往上面投訴你了。 這年頭政治思想這一塊兒抓得很嚴,要是真被一個生產小隊的人告上去,就算你當了省領導都要被拉下馬,所以這個法子是很有效的。 久而久之,嚴全奎這個優先考慮老知青的規矩就算是定下來了,知青們雖然羨慕前輩們能夠回城,卻也并不搞事。 因為這樣明確的規矩,反而讓他們能夠看見自己的未來,不會覺得迷茫,他們知道只要自己撐下去,早晚會輪到自己回城。 跟其他生產隊一下來名額就鐵定會雞飛狗跳鬧騰一陣子相比,嚴瑯他們這十一小隊就顯得格外清明了,也難怪公社上面都更想要升嚴全奎上去。 同時也因為嚴全奎的那個談話方式,讓知青們不會輕易的為了逃避農活就結婚生子,若是真結婚了,肯定也是心甘情愿有感情的那種。 而反過來,本村的社員也因此并不像其他小隊那樣排斥自家年輕娃娃跟知青們談朋友,畢竟要是結婚生娃了,就算他們回城了也必須帶上一家子,不存在怕知青回城了就拋棄他們的顧慮。 如此一來,社員們對于知青的接納程度也更深了,關系并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劍拔弩張。 交代好村里的事,嚴全奎回去后又跟嚴胡蘭說了說下午社員們的任務目標,然后就去牛棚那邊拉了老黃牛掛上架子車,跟嚴瑯一起去鎮上公社那里接人去了。 隊里一共有兩頭牛,一頭黑背大水牛,那個大塊兒頭主要是用來掛鐵爬犁翻田耕地的,一個就是個頭兒稍微小一點的黃牛,用來掛架子車。 平時去鎮上能用,社員們要是用的話就要用兩大背簍草換,算是給黃牛辛苦勞動的補償。 農忙的時候黃牛就要用來拉山上的玉米麥子之類的,初冬山上要給樹林修剪枝椏的時候也要用架子車把枝椏拉回村里的曬場上曬干,然后盡量平均的分配下去。 樹枝椏可是很耐燒的硬柴,初冬分一回,家家戶戶都要節省著盡量用一年,畢竟平時山上是不允許自己去砍柴的,頂多能夠扒拉一些落在地上的樹葉,或者去竹林剝干筍殼,那些都是不耐燒的柴,一把火呼啦一下就燒光了。 路上嚴瑯嫌累,嚷嚷著說是回來的時候他再趕牛,這趟就躺在被擦得干干凈凈的木板車里。 嚴全奎知道這小子不是真偷懶,一會兒回來的時候架子車上人多了,黃牛更不好趕,需要的力氣技巧也更多。 嚴全奎雖然說還算不上老,可也已經五十多歲了,從鎮上到村里得跑五十多分鐘,堅持下來還真要累得骨頭發酸。 到公社的時候已經兩點多了,新來的知青已經在食堂門口站著了,應該是已經吃過飯歇了一會兒了。 嚴瑯他們來得算是早的,這會兒也還沒開始抓鬮分知青,嚴瑯瞇著眼隨便往那邊掃了一眼,沒在意,跟老爸說來一聲就耷拉著肩膀揣著褲兜要往公社里面去。 嚴全奎正在拴牛,扭頭看見嚴瑯那姿勢,沒好氣的一巴掌拍他背上,“背打直肩膀抬起來!跟你說了多少回了,不準這樣走路,坐都別弓著背,你還在長身體,要是繼續這樣以后真要變成駝背!” 嚴瑯冷不丁被老爸一巴掌拍在背心,這位老同志那可是干了一輩子活兒的人物,一巴掌下來拍得嚴瑯痛得齜牙咧嘴反手摸著背心跟只猴子似的。 不遠處食堂門口的知青有人指指點點捂嘴偷笑,也有對這種一看就流里流氣不正經的人嗤之以鼻,也不知道誰會被分到那個人隊上,隊里居然派這樣的人來接知青,怕是風氣也不怎么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