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車慢慢的入了邯鄲。 數十個趙卒在前方開著路,身后馬車上又立了一旗子,七分紅色,又沾染了三分藍色,中間一個大大的“趙”字。 守城兵卒沒一個敢攔的,連上前盤問都不敢。 畢竟,這車架里坐的便是邯鄲真正掌權的人物之一,武襄君樂乘。 不過,那是在離開邯鄲的時候的身份。 現在,倒是不太一樣。 駕車的并不是樂乘心腹,而是曲正,而仔細聽這馬車的動靜,也能聽出些許不同,里面除卻顛簸的動靜,似乎還有人嗚咽的聲音。 樂乘雙臂被斬,若不是秦國太醫醫治的及時,恐怕就直接栽在了安邑。 現在縱然救了回來,不過也就是一介廢人,翻不起甚么風浪。 也因為這樣,在安邑他曲正借著秦卒的威風,誘殺了一并過去的樂乘心腹。 若不是為了平息趙悼襄王的怒火,從而把自己摘出去,曲正才不會把樂乘活著帶回來。 現在為了將樂乘安穩帶進城中,不僅給他綁了個嚴實,還特意看了兩個人物在車架中,生怕漏了什么苗頭。 邯鄲城里不少兵卒都是樂乘未離開的時候提拔上來的,再加上他族兄樂間一直在邯鄲坐鎮,若是真的知道樂乘出了事,那誰拿誰熄火就不一定了。 馬車依舊在走著,迎著道的人物全被兵卒打了下來,老實的趴伏在地上,沒有一個敢反抗的。 守城的兵卒也不敢上前,這等做派與樂乘掌權的做派基本一致,所以他們也不會上前盤問,惡了貴人。 樂乘掌權之后性子大變,誰也不知道他們盤問后會不會惹惱了他,那時候就是吃力不討好。 而且駕車的是曲正,自打他出使秦魏二國都功成之后,身份暴漲,整個邯鄲除了趙悼襄王,怕是只有樂乘一個能讓他親自駕車。 沒旁人擋路,馬車走的自然是快,在曲正提心吊膽中,馬車終于開進了王宮。 索性是沒遇到樂間的人,不然,曲正便只等令兵卒強殺了樂間,然后自己提著樂間樂乘二人的頭顱入宮。 若是趙悼襄王能庇護的住,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若是庇護不住,那他曲正只能自刎,給外面可能暴亂的兵卒一個交代。 趙悼襄王與李牧二人早就在王宮里待著曲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