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將自己收拾干凈后,靳青快速出了房間,太餓了,她打算去找點吃的。 書院所在的位置是半山腰,這是裴山長特意安排的。 所有學生必須在山腳下車,徒步上山,且每一位學子只能帶一個書童隨身伺候。 為的就是的鍛煉這些學生堅韌的心性。 此時的科舉制度,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充分的保障了士族的權(quán)利。 士族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quán),世代擔任國家重要的官職。 只有士族出身的子弟,才有讀書的權(quán)利。 一二品的官員基本都出自士族大家,像那些家有恒產(chǎn)的中小地主,在真正的世家眼中,通常被稱為庶族,也就是所謂的寒門。 士族自詡地位高貴,他們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寒門學子想要改換門庭,需要的付出比世家子弟更多的努力。 而梁山伯,恰恰就是這么個家有恒產(chǎn),卻沒有貴族頭銜的寒門學子。 他父親花費了大量錢財,才終于將他送進了萬松書院,為的就是想讓他結(jié)識更多朋友,以便將來能夠?qū)€出仕的路子,以便改換門庭。 可誰想,門庭尚未改變,梁山伯便遇到了祝英臺。 祝英臺雖是標準的世家出身,只不過她家已經(jīng)被擠出了權(quán)利圈,她父親只得個員外郎的名頭,導致整個祝家正在士族與寒門之間徘徊。 所幸祝英臺的老娘懂得未雨綢繆,通過與馬太守夫人的手帕交情誼,老早便與馬家指腹為婚,結(jié)成姻親。 馬家乃世家大族,只略微伸手幫扶,便能夠穩(wěn)住祝家,而祝英臺的兩個兄弟也便有了好的出路。 可祝英臺卻是一個有主見,敢抗爭,誓要推翻三座大山的知識女性。 祝英臺自幼隨習詩文,美麗聰穎,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萬松書院訪師求學。 遭到父親祝員外的拒絕后,祝英臺索性女扮男裝,離家出走。 恰巧,她兄長為了不去萬松書院讀書,悄悄將自己的名帖藏了起來,而祝兄長自己則躲去了花船上,假裝自己已經(jīng)前往書院。 這一舉動,倒剛好便宜了祝英臺。 就這樣,她拿著兄長的名帖,頂著兄長的身份坐上馬車趕往萬松書院。 在旅途中,祝英臺邂逅了同樣去萬松求學的書生梁山伯。 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當日便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jié)金蘭。 次日,二人來到萬松書院,交了名帖拜師入學。 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轉(zhuǎn)眼就是三年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