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是再有個嫁不出去的女兒,她還不如一根麻繩吊死自己來的清凈。 抱著這樣的想法,方氏修書給了自己同樣成為同進士的大哥,想要同對方討個主意。 方氏的大嫂原本就看不上這小姑子家的商戶出身。 于是便帶著幾分戲弄的,讓她大哥在信上回了“榜下捉婿”這幾個字。 誰想她那大哥也是個不著調的,她大哥學識著實有限,人到中年才終于中了舉。 等到考上同進士更是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原本還想著向他爹當年那樣讓他妹妹出錢給自己捐個官。 誰想他這妹妹世俗氣太重,竟然三番四次的推拒。 妹妹也不想想,如果不是他爹太在乎政績,不敢伸手摟錢,還不停從自己兜里掏錢出去打點關系。 他又怎么可能會去向一個商戶開口借錢,他可是個有氣節的! 原本方家大哥就對妹妹不滿,在聽了妻子的調笑后,也頓時來了精神。 當初在放榜的時候,看見那些年輕的舉子被人扛回去成親的時候,方家大哥便覺得這事情即雅又有趣。 只恨不能年輕個十幾歲親身參與一下,說不得將來也能成為一段風流佳話。 此時聽到妻子的調笑,更是讓他來了興趣,親自提筆修書方氏,并為方氏謀劃捉婿的事。 并且特意告誡方氏,若要捉婿絕對不能在鄉試放榜的時候捉。 讀書人品性高潔,若是對方中了舉,一定不會選擇一個商戶之女做未來妻子。 因此方氏倒不如捉個成績靠前的秀才回來。 最好還是個家世差但成績好的,這樣方氏將沈如寧許給對方后,便猶如雪中送炭。 只要花一點點錢,供養對方讀一段時間的書,等到對方高中時,沈如寧便自然而然成了官夫人。 若是運氣好,說不得將來還能有個誥命身份,再不用向方氏活的這般蹉跎。 方家大嫂的話中是滿滿嘲諷調笑,方家大哥則是滿腦子的風流韻事。 在他們眼中,沈如寧雖然是方氏所出,可說到底仍舊是商戶之女。 如果不是這樣與人識于微末,恐怕就只能配給人家做個姨娘妾侍。 因此方家大哥非常自得,自認為給妹妹指了條明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