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一個重文抑武的國家,國號為趙。 由于開國皇帝是從馬上得的天下,因此非常擔心會不會有其他人,用同樣的方法奪取他的江山。 因此開國皇帝開始瘋狂的支持文臣,大興科舉,為讀書人設定了各種便利條件。 秀才可以見縣令不跪,口稱學生。 也可以被推薦去擔任富貴人家的幕僚,師爺,掌柜,在地方上有一些話語權。 而趙國每年也會支持秀才部分錢糧,資助他們繼續求學。 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稟生,他們每月都能領到府衙發放的銀錢和米糧。 秀才需要每年參加縣考,通過者才能參加鄉試。 在鄉試中通過的,變成了舉人,鄉試中的第一名被稱為解元。 也就是傳說中的中舉。 中了舉人后便有了士的身份,整個家族的門楣都得以改變。 舉人享有稅務全免待遇,所以中舉之后,很多小農小商會獻上財產,請求托庇。 因此,舉人通常考個兩三次后就不會再去參加京城禮部考試,轉而發展家族業務。 或者給高級官員擔任幕僚,為今后出仕積累人脈。 舉人已經可以出仕,得到推薦,經各省布政史、按察使審核擔任本省從九品以上正式官員比如稅目,司庫,巡檢等職務。 如果名氣大,背景強,則可能得到縣教喻等八品職務。 但是舉人的晉升很慢,到老運氣好也就六品封了頂。 因此,大多數舉人都會選擇參加去京中考會試。 畢竟那才是讓他們一飛沖天的最好途徑。 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其他則都是貢士。 會試之后便是殿試,殿試的前三名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第4名至第60名為二甲進士出身,第61名至180名則為三甲同進士出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