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一長,那些劫道的只要看見“青姐運輸”的貨車,便會自發讓開。 漸漸的,路面上也出現了不少仿照的贗品。 為了不讓客人誤信了這些仿品,靳青索性做了一個會散發出七彩瑪麗蘇之光的牌子。 雖然這東西,一度讓“青姐運輸”的工作人員感到了極度的羞恥。 卻也在最大程度上杜絕了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 直到進入了九十年代,眾人對商標與合同重視起來后,那普照大地的瑪麗蘇之光才從“青姐運輸”的貨車上摘下來。 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此時,那些商家也發現了靳青這個運輸公司的好處。 “青姐運輸”的制度森嚴,將貨物交給他們不但不會丟件,還能在最快的時間內送到目的地,雖然相對貴一些,但是風險卻是全行中最低的。 因此,上門聯系的商家也越發多了起來。 正巧這時無線電話已經出現,方宇算了算賬,發現已經賺了不少錢后,索性同靳青商量著給每輛貨車都配一部手機。 這樣能夠同各處的商家及時聯系,不會出現跑空車的現象,他們只要到合適的地方接貨,在將貨品送去下一個地點就夠了。 當初買貨車的錢,用的都是豹哥留下來的那些。 不過這兩年跑運輸賺的錢卻都落在靳青口袋中,聽到方宇說到能夠賺更多的錢,靳青沒有任何猶豫的同意了,反正她只管點錢。 誰都沒想到,方宇做臥底的水平雖然有限,但是投資的眼光卻是好。 當發現別人都用大量資金一窩蜂做什么事的時候,方宇便會及時的上去插一腳。 反正靳青的資金雄厚,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雖然沒有辦法搶到第一份先機,但是也能用錢給自己砸出一條路。 確保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能有。 八十年代跑運輸,九十年代買地,零零年代方宇覺得自己折騰不動了,索性招了個職業經理人,專門為他和靳青打理名下的財產。 這經理人是方宇從國外挖回來,剛回國便看好了國內的風投事業和互聯網兩個產業,并著手向這兩個方向發展。 這么多年一直屹立不倒的“青姐運輸”,也被他分解成兩家公司“青姐運輸”和“青姐物流”。 當初跟著靳青轉型的人,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齡,這些年跟著靳青摸爬滾打,都成了公司元老級的人物,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有時在私底下聚會時,眾人還會唏噓不止,誰能想到當年只想混口飯吃的自己還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