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師長上繳的兩件防彈衣,讓研究所當成重點保護對象封存了起來。 除了研究所中的頂尖技術人員,其他人連多看一眼都要引起上邊的警覺。 靳青做的避彈衣顛覆了研究所對合成材料的認知,就連那個已經研究了近十年的避彈衣項目也直接被叫停了。 研究所中,作為樣品,犧牲了大量刑偵人員才換回來的避彈衣。 不但沉重,而且穿在身上鼓鼓囊囊的,嚴重阻礙的士兵們的行動。 華國的士兵身高普遍偏矮,而且肌肉的爆發力也不行,那些避彈衣穿在身上,對于士兵們來說簡直就是另一種負擔。 而且他們的避彈衣,只能護住上半身的要害,并不像靳青做的衣服那樣能夠從頭包到腳... 研究所的人員花費了十年時間,才終于開發出新的合成材料,將防彈衣的厚度從原本的5厘米縮到了3厘米,重量也縮了將近五斤。 正當他們要向上邊提交這個令人振奮的報告時,靳青的輕薄型避彈衣出現了。 那避彈衣極其輕便,穿在身上就像是一件外套般柔軟,絲毫不會影響使用者的行動。 即使一個十幾歲的瘦弱女孩,也能穿著避彈衣在操場上撒歡的奔跑。 可防護效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好,似乎能夠阻擋住來自任何武器的傷害。 對于這樣的避彈衣,研究所的研究員們產生不了任何妒忌的心思,只能懷著虔誠的心,小心翼翼的從衣角上取下一些材料進行研究。 即使陳師長已經將靳青使用的材料列出了清單,但是由于每個金屬的屬性與失去金屬活性的熔點都不相同。 因此,他們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的鍛造出這種合成金屬,更別說將這合成金屬拉成這么細的絲了! 當他們問陳師長靳青鍛造金屬的方法時,陳師長卻只是打哈哈說不知道:誰會相信靳青能夠徒手撕金屬,他到現在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好不好。 這樣的神秘感,讓研究員們對靳青更加欽佩起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并不僅僅只是一件避彈衣,而是引導他們去往未知全新領域的階梯... 最讓他們感慨的是,這個軍工小天才今年才不到十三歲,她未來能成長到什么程度,誰都不敢說... 研究所的領導也曾經想過要將靳青帶進研究所,可是都被靳青通過陳師長拒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