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皇帝又不忍心將自己嬌滴滴的親生女兒外嫁,幾番衡量之下,便欽點了柔然作為和親公主外嫁。 這么多年的兜兜轉轉,即使皇帝再看不起藩族,也只能把所謂的公主嫁到藩族去。 可這次聯姻拖了這么久,本來就是藩王軟硬兼施,脅迫所致,這讓大溪皇帝覺得自己臉上很是無光。 當時的情況是,周邊許多小國都崇拜大溪的皇帝,所以對于被迫嫁女的事情,皇帝感覺像一件家丑,完全不敢讓人知道。 皇帝害怕,這些周邊小國知道皇帝是被迫交出一位公主同藩國和親的,那自己和大溪的名號,從此便失了過去那種無與倫比的威嚴了。 所以皇帝命令禮部和全國的正牌史學家們,對公主和親的描述大加贊揚,一門心思把這件事描成,民族大團結。 他們拼命稱贊柔然公主嫁給藩王對大溪朝和藩族的好處,融合、交流、發展。 時間長了,這種說法催眠了很多人,甚至連這樁婚姻是強制促成的,都最終被人忽視了。 這些被催眠的人中,便有柔然一個... 雖然柔然原本已有心上人,但是為了國之大義,更為了能夠將大溪朝的文化傳播到藩族,柔然毅然決然的下定了決心,自己一定要入番,為兩國人民做點事情。 來大溪朝求親的使臣是藩族最聰明的人,他很快便完成了大溪皇帝出的難題,獲得了迎娶柔然公主的機會。 而這個聰明的使臣,也讓柔然對自己未來的夫君充滿了期待:能駕馭這樣聰明手下的王,應該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嫁人前,柔然向皇帝提出了三個請求: 第一是番邦多游牧,她想要帶一些農作物的種子入番。 第二,她希望皇帝能夠讓她帶一些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入番,以便傳播大溪朝對番邦的恩典。 第三,將來她有了孩子以后,她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孩子送回京師,受到大溪朝老師的教育,學習更正統的文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