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早起來,湯姆接到一封信,就跑出門去了。 在軍區曬了一個夏天,又黑又酷的珍妮悄聲跟蘇櫻桃說:“我估計,湯姆應該有什么好事兒,那樣子,像是去見女孩子了。” 不會是見寶秋吧,蘇櫻桃心說。 雖然湯姆經常邀請寶秋到小白樓來玩兒,但是她不會經常來,而且每回要來,總要帶點東西,或者掰兩個苞米,或者摘兩顆梨,這是毛紀蘭的行事作風影響的,小女孩雖小,但很有自尊心,懂得親戚之間往來的分寸感。 最近秋收已經完了,家里大概是沒東西好拿了,她就不怎么愿意來了。 不過,蘇櫻桃正收拾著,準備去大佛石窟呢,就見湯姆背著杰瑞,身邊走著一個小女孩,并不是寶秋,而是宋清溪。 “就去我們紅巖讀書吧,我都聽我爸說了,要給你叔,你們家在紅巖審請一套房子,兩室一廳呢。”這小女孩笑嘻嘻的說。 湯姆笑了一下,但是沒說話。 “你就不想當省城一中,共青團的團支書嗎,到時候我選你呀?宋清溪又說。 這個小女孩很有意思,大概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湯姆了。 這也很正常,湯姆長的帥氣,尤其是五官,小時候兩只褐色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又天真又稚氣,現在長大了,五官長開了,清眉秀眼,帶著異域風情的帥氣。 不說宋清溪了,這院兒里的小女孩們,哪一個不喜歡湯姆的。 但顯然,湯姆這種各方面都優秀的小伙子,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到底是配不上的。帥氣的小哥哥,向來屬于白富美。 前幾天,蘇櫻桃才聽博士念叨過,說宋正剛邀請他們全家到紅巖去住,準備給他們在紅巖省委審請一套房子,而且還說,到時候要讓湯姆輔導宋清溪的作業。 就這種大手筆,一般人家有嗎? 這樣帥小伙,一般女孩子哪有條件追啊,只有白富美才追得起啊。 “不用了,我還是覺得留在秦州更好,再見。”湯姆居然說。 就這么著,他就把白富美給拒絕了? 宋清溪是來做客的,其實想來蘇櫻桃家坐坐,但人家不邀請,她就嘟著嘴巴,去隔壁了。 湯姆背著杰瑞,倆兄弟搖頭晃腦的,進門來了。 這小伙子不是最喜歡當官的嗎,怎么就不愿意去紅巖讀書,那地方,有他更能施展的大舞臺啊。 “你們看我干嘛?”湯姆進了門,見珍妮和蘇櫻桃都盯著自己,于是問。 杰瑞也說:“看我們干嘛?” “走吧,今天,咱們得去個好地方。”蘇櫻桃笑著說。 大佛石窟離秦州本地并不遠,不過因為革命的關系,前些年一直關著,也只有大領.導們來了,想參觀的時候才會開放,直到最近,羅衡過問了一下,省里才撥款,才開始修葺。 修葺是個大工程,所以,四處都搭著腳手架,整個洞窟都是灰禿禿的。 博士一家子來的時候,就見研究院的大門口站著黑鴉鴉一群人,搓手跺腳的,這幫人看起來挺激動的。 畢竟十年時間沒進過人,最近才開始進年青同志,研究院的老職工們,大都頭發花白了。 不過,好在研究所的房子雖然很舊,而且墻上刷滿了各式各樣的標語。 但是,曾經戴過的枷鎖被扔在柴堆上,標語上面貼著各項保護條例,而重新開放的洞窟上,全搭著腳手架,門前的池塘里荷葉青青。 初秋九月,處處還是一派綠意,生機勃勃。 看到博士一家子下車,有一個老同志走了過來,伸手就把杰瑞給舉了起來,笑著問了句:“就是你找到的佛眼,這還真是個孩子啊。” 杰瑞猛然被抱起來,當然要掙扎。 博士還愣著,蘇櫻桃反應過來了:“不不,找著佛眼的,是這一個。” 這位老同志于是順著蘇櫻桃的目光看過去,就看到一個身材瘦高,皮膚白皙,比自己還高一頭的少年。 人群中頓時轟然一陣笑,有人說:“段院長,抱抱吧?” “這不行,他抱我還差不多,我可抱不動他,孩子真經長啊,找到佛眼這才幾年,這孩子就長這么大啦?” 這位老同志,正是研究所的段所長。 他還沒見過湯姆,只是聽人形容過,說找到佛眼的,是個矮矮的小胖墩兒。 剛才博士一家來之前,還跟大家開玩笑,說自己要抱抱那個小家伙。 結果卻沒想到,所謂的小家伙,身高看起來至少175,又帥又高,已經是個大小伙子了。 段院長帶著一家子,要去參觀一下洞窟,而且,據說今天為了博士一家子,是所有的洞窟全部開放。 珍妮杰瑞并不喜歡看那些灰禿禿的造像。 只進去轉了一圈兒,就溜出來了。 杰瑞更喜歡文物研究所的池塘,因為正值八月,池塘里滿是蓮蓬,小伙子還沒吃過蓮蓬,珍妮悄悄鉆進水里,鳧了一圈兒,給他摘了一個,把皮子剝了,再把瓤子去了,鮮蓮蓬,甜甜的,甭提多好吃了。 相比之下,湯姆是最欣慰的人了。 因為大佛的眼珠子,是他找著的,進了洞窟,他只要見個人,就得夸一下自己:“看到那些珠子了嗎,那全是我找著的。” 因為他,這些泥菩薩的眼睛終于重現能看得見了,就說他驕不驕傲。 這驕傲是看得見的,果然,所有人都在給他豎大拇指。 不過,湯姆最近也有點小煩惱。 共青團的人是最紅最專的,而寶秋,在阮紅星的事情上,算是做過貢獻的人了吧,結果現在,共青團的人,一致不允許她入團了。 湯姆跟一□□青團的孩子們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認定,除非寶秋對組織做出重大貢獻,否則就不能入團。 從哪兒找個重大貢獻呢? 湯姆一直在琢磨這事。 博士和蘇櫻桃來訪,而且,還帶著舍利子,要放到菩薩的蓮花座底下,東西當然是,交到研究院,工作人員的手里就行了。 按理來說,應該要有一個安放的儀式,但現在并沒有僧人,馬列主義下,也不講迷信的那一套,所以,只是由研究所的人,在博士等人的目睹下,把它放回原位就行了。 然后,段院長就要給博士夫妻講解一下歷史,不過才說了幾句,段院長就發現,博士對于這些文物的歷史,似乎比自己還要了解得多。在真正博學多識的人面前,有些人發現自己知識不夠,就不敢再開口了。 而且,正好現在要安放舍利子,到時候要拍照留存檔案,段院長就去盯著那事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