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08 所謂姻緣-《出宮墻記寧瀾》


    第(1/3)頁

    正子時鐘聲響起,爆竹聲聲四起,堂上諸人相互道賀,倒也祥和。

    守歲的任務算是達成,宴席此時也接近了尾聲,太后早就意興闌珊自去歇息,此時留下的,除了皇帝宇文復,能當大事者也只有許寧一人而已,因此作為許寧身邊的宮女,寧瀾想退,卻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好在陸昭媛同樣也乏了,又有些酒意,倒是沒空繼續折騰寧瀾。

    加之太后走后,許寧便坐到了宇文復近前服侍,離陸昭媛也有一定位置,陸昭媛雖不滿,但許寧位份就在那兒,她也沒法子,也不好失了臉面,因此倒是消停了。

    宇文復此時看到寧瀾幫許寧拿了披風來,安安靜靜站在許寧身后,不免看了寧瀾一眼,又看了看席上眾人,向許寧笑道:“倒的確是乏了,就這般散了吧。”

    又轉向座下三位王爺和兩位長公主:“天色已晚,三姐姐、五妹妹、七弟、八弟還有十弟出宮也是不便,不如就在宮中住下,待明日再回去吧。”

    大夏皇室宇文家向來子息不盛,先帝所生不過皇十子五女而已,已經是大夏多年來子息最為繁盛的帝王了。

    皇室子息雖不盛,雖有弊端卻也有好處,名師畢竟有限,皇子一多先生難免顧不過來,因此雖則大夏多朝以來皇室嫡系血脈不多,但幾乎沒有不成材的皇子,大夏基業才得以維系。

    然而皇子個個成材,卻也有其弊端,先帝育有十子,十年前雖不說十子皆成材但是前邊較為年長的五子倒的確個個都是顯出棟梁之才——本是好事,奈何佼佼者難免生出輕看他人之心,先帝又沒有早早冊立太子,五位皇子都認為自己有機會登大統,彼此之間明爭暗斗誰也不服誰。

    先帝有意考量幾位皇子,因此也默許了這樣的行為,哪知幾位皇子之間的爭斗越演越烈,最終終于釀成了五王之亂。

    五王以大皇子與三皇子各自為首,逼宮先帝,先帝未料到自己的幾位皇子居然會生出不臣之心,雷霆之怒下鎮壓了五王之亂,五位皇子雖然高明,但是如何與掌握天下兵馬的先帝爭得?叛亂很快被平息,大皇子、三皇子作為亂黨之首當場伏誅,四皇子與五皇子于征戰中被流箭殺死,二皇子因參與不多僥幸活下被流放到苦寒之地,七年前也于病中死去。

    同時因九皇子是四皇子胞弟,事敗后四皇子母妃惶惶不可終日,怕先帝遷怒娘家父兄,帶著九皇子于宮中自焚而死——自此,先帝十位皇子所余不過四人,分別是當年皆年幼的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以及十皇子,先帝因五位皇子的叛變而越發謹慎地管教余下四位皇子,更是于七年前四皇子死去之后冊立了四位皇子中較年長的六皇子為太子,也即現在的皇帝宇文復。

    十年前的那場叛亂成為先帝此生最大的傷痛,看著自己骨肉接連死去,對先帝打擊甚大,雖則處置了五位皇子的黨羽,卻依然心中難平,最終積成心病難解,消磨了自身,導致先帝于五年前駕崩六皇子即位。七皇子宇文備被封為楚王,八皇子宇文圖獲封晉王,十皇子宇文蘷封趙王并各自賜予封地。

    十年前的五王之亂已經成為大夏朝的秘事,平日里向來少有人提起,在皇宮,更是提起便是罪過,寧瀾之所以知道些,多多少少還是入宮前偶然聽母親提起——當年禍亂之時,其他世家皆明哲保身不參與此事,唯獨有幾家與寧家一般,看不清形勢,各自為主追隨大皇子或三皇子,最終為自家帶來災難。

    寧瀾的祖父當時追隨大皇子,大皇子事敗之后寧家全家被牽連,祖父和幾位伯父盡皆死去,寧瀾父親與叔叔則被流放,并且——“永不可再回京述職,寧氏族人有官職者皆黜其位,永不復用”——也即說,寧家此后,幾乎再無可能翻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蕲春县| 温宿县| 吴堡县| 会宁县| 中宁县| 临颍县| 加查县| 栾川县| 太白县| 娄底市| 汪清县| 南澳县| 鸡泽县| 鲁山县| 旌德县| 思茅市| 林西县| 淮滨县| 昭觉县| 天祝| 鹰潭市| 清镇市| 甘孜| 抚远县| 顺昌县| 谷城县| 马山县| 罗定市| 景洪市| 宁远县| 永福县| 遂川县| 绍兴县| 宁化县| 梁山县| 泾源县| 紫金县| 松阳县| 扎鲁特旗|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