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府試-《先生又要逃跑了易云》
第(1/3)頁
驗身份,搜查,這么一趟流程下來也是過了大半個時辰!
過了這石屏,才算是正式進入考場!
整個院試的考場分了五十多排,每一排是十間考舍,便是可以容五百多位考生。
易云分到的,是第一排的十間號舍中的第三間,位置很還不錯,而考舍的大小也比易云想象的要大了許多,差不多有那么十來個平方。
府試沒有那么復雜,也就只考一場,時間是三個時辰,中午時候試院會提供一些點心以供學子們充饑,條件算是不錯了。
“書上說,那些窮苦地方的府試,那才叫受罪。”
既然要參加府試,易云也看了不少前輩所寫的關于科舉考試的筆記,其中對于考試的環境和條件的描述也是各有不同。
好點的是考舍,次之考棚,最差的露天。
像饒州這種富饒之城還好些,官府不會讓學子們受罪,可對于一些窮苦地方的學子來說就沒有那么好了,別說是考舍了,有時候連考桌都湊不齊,需要學子們自己去弄。
所以那些窮苦地方的學子為了考試還得自帶桌椅,號舍就更別指望了,都是露天答題,要是碰到下雨天也就沒辦法了,只得拿著試卷躲在屋檐下避雨。
這種情況下,學子們就算有才學,發揮的程度也要大打折扣,不過好在的是,府試是公平的,是按照一定名額比例錄取的,你只要比和你同考場的大半學子考得好就可以了。
易云就在幾天前看到過一則科舉趣談,為了表示對科舉的重視,大離律法規定,每個府試最少必須要有三位學子被錄取,而有一個府城卻是位于極其偏僻之地,讀書之人本就不多,那一屆報考的府試的不過三人。
等到考試結束,主考官一看題目也是懵了,第一個考生抄寫了一遍題目,而后寫了“且去”兩字,而另外一個只抄了題目什么都沒寫,最后一位考生連題目都沒抄。
主考官沉吟了半響,只好無奈大筆一揮,把抄寫了題目并且寫了“且去”兩字的考生錄取為第一,并且評語:“但觀“且去”二字,必定滿腹經綸。”
收回心思,等到易云把筆墨紙硯給弄好,那邊監考的吏員也是把傳下來了題目。
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看到這句話,易云便是知道,這一次府試的主考官是用了心的,自己這第一名應該是穩了。
原因很簡單,這題目出的太中規中矩了,直接是拿論語中的圣人之言為題,這句話的原文是: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年輕人是要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倒是那些四五十歲還默默無聞的,不需要去畏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古代版!
這種題目,只要溫習了功課的學子都知道,那么破題也就簡單的,不能出奇招,也就意味著大家的答案都不會相差太多。
在答案不會相差太多的情況下,那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就任由主考官的喜好來決定了,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洋洋灑灑一蹴而就,寫完文章之后,易云手筆,開始把筆墨紙硯也給收好,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便是交卷。
府試不會很嚴格,學子們只要答完題便是可以提前交卷,而易云這邊交卷,便是有小吏上前,用封條封住易云的身份信息那一欄,一切看起來都是中規中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谷城县|
桃园县|
舒城县|
凤台县|
荔波县|
牡丹江市|
托克逊县|
漳州市|
镇宁|
枣阳市|
榕江县|
庄浪县|
荥阳市|
甘肃省|
东港市|
当涂县|
顺昌县|
濮阳市|
防城港市|
双牌县|
廉江市|
望谟县|
大余县|
云梦县|
福建省|
青州市|
左权县|
娱乐|
隆德县|
类乌齐县|
梓潼县|
江达县|
若尔盖县|
高要市|
阳朔县|
海伦市|
环江|
仁怀市|
峡江县|
哈巴河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