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費而隱-《先生又要逃跑了易云》
第(2/3)頁
這句話是出自于《中庸》里面的,原文是: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在理解圣人之言這方面,易云天生有優勢,這優勢來自于后世,許多道理,古代的人雖然也知道,但前世可是比現在多了近千年的歷史,在這近千年的時間中,不知道多少道理和理論被不斷的完善。
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一般人也都可以知道和理解,但道的高深境界,就算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人雖然不像圣人那么賢明,但也可以按照這道去做,但要做到極致的話,就是圣人可能也達不到……
但這只是最簡單的理解,做文章自然不能這么的淺顯,得抓住一個重點來突出。
費,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其實帶入現代人的“浪費”、“費用”就知道了,費的意思就是在任何時間和任何空間都有它的作用。
隱,這個字就好理解了,在任何空間和時間,都看不到摸不到便是叫做隱,這就顯得有些玄乎了。
君子之道費而隱,便是說君子之道無處不在又無法觸摸,有點類似于佛教的無所在無所不在,但這是儒家答辯,自然是不能用佛教的思想去解題。
不過解這種題你不能單看一句話,破題,你得聯系上下文,這上文指的是整個《中庸》,在《中庸》開篇中便是有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這第一句話,就是為下面的內容給定性了,就跟領導開會一樣,先給事情定個調,接下來圍繞著這件事情的所有討論和方案,都是在這個調之下。
想透了這些,易云提筆迅速寫下:,匹夫之道在于性,君子之道在于修,方能窮近于道。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這話的意思是說,這個世間的道理,比如一些基本的道,如饑思食,渴思飲,寒思衣,倦思睡,都是以本性為準則,然而君子之道,在于修身,修人文,修正義,只有這樣才能接近那真正的道。
主旨點明了,接下來就是闡釋了,而在易云奮筆疾書的時候,在他左側的張楚同樣也是剛剛破題,此刻開始提筆。
“道之體,可見而不可觸焉,夫其道之始于夫婦,方準四海,而極于天地,君子求索莫能離焉。”
張楚的破題就是那種很標準的破題文字,把原文內容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重新給總結了一下。
楊連就站在易云和張楚的中間,也都看到了兩人的破題,當看到張楚寫出破題之文時,心里微微一嘆,這場比試張楚輸了。
如果從文字段落上來說,張楚明顯更勝一籌,但易云在破題上面卻是要比張楚巧妙的多,承接了《中庸》一書的開頭,單是這一點就已經是勝出了。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許先生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作弊呢,易云是有真才實學的。”
楊連心中有著慚愧之色,絕對自己誤會了許先生,易云以往藏拙了,而因為許先生的到來,易云才不再藏拙。
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其實可以理解,易云是怕自己會愛才心切,想要收他為徒,到時候又不好拒絕,所以索性藏拙。
讀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入學啟蒙階段,而入學啟蒙的老師便是讀書人的第一位老師,也叫做蒙師,而第二階段便是教學問的老師,也叫做業師,最后一位便是參加科舉考試時候遇到的那一屆科考官,被稱之為座師。
從相處的時間來說,那自然是蒙師和業師最親近,但一般被學子們提的最多的還是座師,沒辦法,讀書人的志向是什么,考取功名,才華治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临城县|
东阳市|
抚顺县|
靖州|
盐边县|
呼和浩特市|
磴口县|
双峰县|
栾城县|
南昌市|
天柱县|
达尔|
平山县|
贵南县|
高清|
武安市|
虎林市|
瑞昌市|
三明市|
淮北市|
望江县|
昌黎县|
合作市|
库车县|
平凉市|
镇康县|
马山县|
随州市|
共和县|
洛宁县|
萝北县|
科技|
宁强县|
眉山市|
冷水江市|
唐海县|
南溪县|
高阳县|
怀化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