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和光領樂景來的這個電影院名為天橋電影院,顧名思義,就開在了天橋附近,位于北平珠市口以南。 陳宗蕃先生所著的《燕都叢考》引《順天時報叢談》中說:“蓋以珠市口大街為經,用以區別雅俗耳。” 老北京都把珠市口稱為道兒,有道兒南和道兒北的說法。 從清朝開始,道兒北就已經是繁華地帶了,好的商店、戲園子和電影院都開在珠市口以北。 原主謝聽瀾之前也是只在道兒北看戲看電影,是從來不肯來道兒南的天橋這里看戲的,傳出去是要被人笑話的。 就連當時的名角,也是只在道兒北演出,去道兒南演出會有損格調,格調一旦低了下去,再抬高就難如登天。當時就有很多名角在道兒南唱過戲后再也無法回到道兒北的,從而抱恨終生。 此時蘇和光把樂景拉到了建在道兒南的電影院,他反而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氣。起碼在這里看電影他不會遇到自己的熟人了。 這個天橋電影院應該剛建沒幾年,看起來比較新,雖然不如原主之前在前門外香廠路和東安門大街所去電影院恢弘壯麗,富麗堂皇,但是在天橋底下已經算是比較雄偉的建筑了。 天橋電影院位于新式樓房,一樓是飯店,二樓才是電影院,樓頂上掛著大大的電影院招牌。 樂景跟著蘇和光上了樓,蘇和光把贈票遞給了驗票員。 驗票員身后張貼著這個電影院的收費標準: 頭等每位大洋三角,二等二角,三等一角。 看得出這個電影院核心受眾就是平民階級了。原主就從沒有去過這么便宜的電影院。他常去的道兒北的電影院,頭等包廂一人就要一元兩角,三等也要銅元四吊。 樂景他們雖然是收到了贈票過來觀影,但是他們畢竟是小報記者,收到的贈票也是二等票,雖然比三等票好一點,但是也不算是多好的觀影位置。 他們到了電影院時,里面已經坐了很多人,看來蘇和光說《奇匪豪天》這部電影很受歡迎沒說錯。 趁電影還沒開始放映,附近茶館的伙計開始兜售起了茶點,賣一些酸梅湯龜苓膏瓜子堅果之類的茶點零食,可以想見等電影正式播放時的觀眾們吃喝的動靜了。 蘇和光也買了一份酸梅湯解渴,然后問樂景:“你要買點吃的嗎?等會兒電影院就要攆人了。” 樂景也就跟著買了一份酸梅湯。 酸梅湯不貴,三文錢一碗,用井水鎮過,喝上一口滿口酸津,清涼解暑。碗是茶館的,等電影播完后,茶館的伙計會過來統一收碗。 “好了好了,快走,要放電影了!”在電影院的人趕走茶館伙計沒多久,電影院就徹底暗了下來,只有前方巨大的幕布幽幽放光。 樂景好奇地看向那塊熒幕。 他在現代經常看電影,原主身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也是電影院的常客,樂景繼承了原主的記憶,但是沒有親身經歷很難有代入感。 很快,熒幕上就出現了昏暗的黑白畫面,幾個白色大字相繼出現在了屏幕中央: “北平新光影片公司出品。 本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導演:謝知源,攝影:溫紹。” “新光的片子錯不了,更別說還是謝知源先生和溫紹先生這對黃金搭檔拍的電影,他倆的這個片子還沒上映我就盼著了,如今總算可以大飽眼福了。”蘇和光在一旁小聲感慨道:“聽說謝先生是以河南奇匪劉豪天為原型,創作的這部電影,也不知道謝先生在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怎么樣的加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