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雨欲來-《這個三國全是妖孽》
第(2/3)頁
張飛深吸一口氣,神態(tài)漸漸平靜。
剛剛南下時,他的確有幾分茫然。
不同于劫掠成性的鮮卑人,烏滸蠻人的反叛,更多是被欺壓后的反抗。有的時候,蠻人并沒那么兇惡,漢軍也并沒有他想象中的正義。
不過,如今他已經(jīng)悟透了。
想那么多干嘛?
少主讓他記住三個字,——“觀其行”。作亂者,無論漢軍賊軍,我自殺之;普通良民,無論漢人蠻人,我自撫之。
張飛向前幾步,拔出了那桿丈八蛇矛。
蛇矛射爆了一名為禍鄉(xiāng)民的士卒,甚至令其炸裂開來,矛身竟卻沒沾染半點(diǎn)血跡,依舊雪亮如初。
若細(xì)看,則會發(fā)現(xiàn),這桿丈八蛇矛嗡鳴作響,無數(shù)細(xì)微矛影在矛尖上閃爍,浮蕩不休。
這似乎是一個全新的天賦。
張飛抓住蛇矛,扛在了自己肩上,一臉懶洋洋的。
……
嗖~~
太史慈一箭射出,一名正在逃跑賊軍應(yīng)聲而倒。
“跑得再快,快的過箭嗎?”他微微蹙眉,又環(huán)顧四周,忽然看到什么,“嗯,這里怎么會有一座銅柱?你,去看看……”
太史慈眼尖,注意到在林中,似乎矗立著一座銅柱。
“是!”那漢軍士卒得令,當(dāng)即上前查看。
他看了幾眼,露出驚訝之色:“大人,上面還有文字,是……漢文!”
“漢文?”太史慈聞言,表情也是古怪。
……
很快,太史慈的稟報(bào),也引來了楊信等人。
“銅柱折,交趾滅?”銅柱巍然聳立,楊信讀著銅柱上的銘文,面露疑惑,“這是什么?”
田豐已窺出端倪,卻笑而不語,望向劉巴。
他自然是在考較對方。
劉巴端詳一陣,心中已有了答案,笑著道:“是馬伏波的銅柱。”
“馬伏波?”楊信聞言一怔,旋即恍然。
馬伏波,自然是伏波將軍馬援了。
“昔年,馬伏波在平定交趾郡的征側(cè)、征貳起義后,立下這一銅柱,以宣揚(yáng)漢家威德。”劉巴道,“想不到,過去這么多年,這座銅柱猶在。”
他緩緩解釋。
征側(cè)、征貳起義,史稱“二征起義”,是東漢初年時交趾郡的一場叛亂,蔓延九真、日南、合浦等諸多郡縣,最終被伏波將軍馬援所平定。
馬援離開時,立銅柱以為漢南邊疆界的標(biāo)志,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竟堆成了一座小山丘。
不過,如今時過境遷,這銅柱卻重新露了出來。
楊信點(diǎn)點(diǎn)頭,笑著道:“既然如此,我們當(dāng)修繕這座銅柱,簡單做過祭祀再走。”
他不是迷信之人,但對那位伏波將軍自然滿懷敬意,且剛好在此處發(fā)現(xiàn)銅柱,有種“冥冥之中”的味道,楊信也就順勢祭祀了。
“正當(dāng)如此。”田豐也點(diǎn)點(diǎn)頭,贊同道。
于是,這一任務(wù),落到了楊黥的頭上。
諸人之中,以他最為細(xì)致。
楊黥也不廢話,立刻著手修補(bǔ)。
楊信則靜靜等待,等待修補(bǔ)完了祭祀。
不多時,楊黥輕“咦”了一聲,帶著滿身塵土和銅銹走回來,遞給楊信一物。
“大人,在銅柱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他沉聲道。
“什么東西?”楊信接過,那是一個布袋,解開布袋后,則是數(shù)卷竹簡。
竹簡上,赫然是四個漢篆古字,曰——銅馬相法。
“銅馬相法?”楊信臉色大變,旋即面露喜色。
銅馬相法,他自然是聽說過的。
馬援姓“馬”,擅用騎兵,也懂馬知馬,故而,他寫了一本相馬之書,專門用來判別馬的優(yōu)劣,那就是銅馬相法。
不過,銅馬相法多有失傳,只有只言片語流傳于世。
實(shí)在想不到,竟在此處被自己給碰上了!
嘩啦啦~~
楊信小心地?cái)傞_,也不管四濺的塵土,仔細(xì)閱讀。
“水火欲分明,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紅而有光,此馬千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寨沟县|
突泉县|
司法|
深水埗区|
东乡县|
庆元县|
高台县|
宁津县|
绥化市|
清水县|
成武县|
湟源县|
乐平市|
绿春县|
五河县|
青岛市|
彭州市|
乌兰察布市|
汾西县|
类乌齐县|
河池市|
绵阳市|
平谷区|
闵行区|
庄河市|
定襄县|
大荔县|
北碚区|
惠东县|
荆州市|
九台市|
武夷山市|
鄂州市|
苗栗市|
临猗县|
瑞丽市|
商水县|
杨浦区|
申扎县|
霸州市|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