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月籠山海關(3)-《夜闌京華》
第(1/3)頁
青石地磚上的石紋深淺不一,仿佛有文竹香。
“我是心甘情愿幫你的,”她輕聲說,“那時對你,沒有非分之想。”
謝騖清不禁笑了。
“有何好笑的。”
“只是好奇,”謝騖清道,“二小姐何時對謝某有了非分之想。”
“總是比你晚的。”她答。
“是嗎。”
謝騖清微頷首,他離開椅子,來到何未的臥榻,挨著邊沿坐下。他右手撐在膝蓋上,笑著看何未。何未瞧著他的臉,手抬起,摸到的眉眼、短發。短發間,尤其在他的耳后,已見依稀白發:“除了有白頭發,沒變過。”
“當初你在這屋里等著我,想到沒有,如今你和我都有了一個親生兒子?”她輕聲問。
“初入京城,危機重重,”他道,“未敢肖想。”
謝騖清從未到過何家船運在京的辦事處,吃罷早飯,他跟何未的車,前往宣南的船運公司。一個不大的四合院,和百花深處不同,正門外立著黃銅色的門牌,門梁上亦有牌匾,上為何之行親筆書寫的:何氏航運。
小院內,搭著避雨棚,石路兩側皆是池塘。
金白、赤紅的錦鯉擺著尾,自石徑下游過。二小姐雖在四九城內傳聞多,但從未親自帶男人進辦事處,召家大公子來,也須正經在門房遞名片,走正經流程。
今日一個面生、消瘦的男人不緊不慢走著石徑,賞著錦鯉,引得門房和辦公室內的幾個小年輕在玻璃窗后,探頭偷看。
“小時候,二叔沒買宅子,我和他,還有哥哥便住此處。”她輕聲道。
何未帶他繞到院子一旁,那里有個黑鐵欄桿的扶梯,通向屋頂。北平的四合院,屋頂又是一番風景。謝騖清和她上屋頂,有一老舊藤編躺椅,于初夏日頭下,孤零零擺在那兒。何未不說,他未問,也約莫知曉這是何知行的遺物。
一盞茶后,樓下跑上來兩個男人,有爭先恐后的心思,卻有著屬于讀書人的禮貌,不愿當眾失禮。
“少……”先站到屋頂平臺上的召應升,雙眼泛紅,又是笑,又是激動地想落淚。他把“將軍”二字吞了回去。召應升兩手在身前交握著。
另一位成熟男人亦是如此。胡盛秋幾度啟口,都被翻涌的心情堵住喉嚨,最后搖著頭,笑著道:“平安就好,少……謝先生能平安就好。”
何未仿佛見到兩人身后,曾經一個是被運貨箱送到天津,于法租界酒店房間面見謝騖清的少年。少年歷經磨難,被軍閥追殺、遜清朝廷的老太監折磨到形銷骨立,憎恨這個世間,眼里不見光;而另一個逃不開四九城,被逼到六國飯店躲藏,和幾個懷揣著同樣志向的同僚,擔心見不到明日的曙光……
而今日,兩人仍活著站在此處,成為運送抗戰物資、掌控戰時航路的核心骨干。
“他們剛在天津港完成了一次大遷移,”何未笑著道,“戰時遷移,貨運、兵士和尋常百姓,想在一個小小碼頭按時登船開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和物的調度是一門學問。”
“二小姐教授的好。”胡盛秋立刻道。
“是,是。”召應升附和。
樓下,有人笑。
何未對這個聲音熟悉得很,等人走上來,恍惚瞧了許久,認出留著胡須的白謹行。關外抗戰的他,比同齡的謝騖清稍顯蒼老。雖蓄了胡須,眼中仍像盛夏荷塘的湖光。他站在樓梯的拐角處,樹影和陽光交界成一條線,落到他腳下。
白謹行的出現,讓兩位仰慕抗日將領的“少年”愈加心緒難平,張羅著添茶倒水,推著自行車出去買時下北平最時興的茶點。何未拉住其中一個,耳語囑咐兩句,讓他們去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宁德市|
剑川县|
泸水县|
平安县|
根河市|
拉孜县|
林州市|
洛南县|
伊金霍洛旗|
沙洋县|
泾源县|
廊坊市|
古丈县|
韩城市|
广饶县|
金门县|
望江县|
华容县|
同德县|
布拖县|
安龙县|
临猗县|
东阳市|
象山县|
镇原县|
福贡县|
轮台县|
桃园市|
通州区|
崇阳县|
仁寿县|
西峡县|
宽城|
玉田县|
杨浦区|
绿春县|
深泽县|
久治县|
庆元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