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月是故鄉明(3)-《夜闌京華》
第(1/3)頁
1933年,日軍空襲山海關。
守軍奮起抵抗,以血肉之軀苦守。不久,山海關淪陷。同年,熱河淪陷。
船運公司的辦公桌上,有份報紙。
首版刊登著山海關被轟炸后的黑白相片,一旁是南京政府簽下的《塘沽協定》,喪權辱國的條款,允許日本人飛機巡視長城以北,等同于拱手讓出了東三省和熱河。
她想到鄭渡。運送這次長城抗戰物資時,遇到義勇軍的人,說鄭渡面對日軍瘋狂進攻,兵力微薄,他在最后關頭半步不退,扔掉軍衣,只著白襯衫,握槍沖入敵陣……
他若見到東三省后,熱河也淪陷了,不知會作何感想。
何未把報紙對折,放回棕紅色的格子里。這報紙架,是百花深處搬來的。
“長城上死了那么多將士,尸骨未寒,他們就簽下了協議,把熱河也讓了出去,”她輕聲又道,“割地比誰都快。”
“還是有好消息的,第四次反圍剿紅軍勝了,在呼吁停止內戰,北上抗日。”召應升道。
確實是好消息,唯一的一個。
六月已是初夏。
北平城內綠意濃郁,她從船運公司的四合院獨自走出,已是深夜。她借月色,盯著院門口的石雕小獅子,口中銜著的石球早被小孩子們摸得光溜。
車到跟前,她坐進去:“去百花深處。”
方才看報紙架,連連想到百花深處的小院子。
車駛過德勝門城樓,她仰靠在椅背上,望著月下的城門樓。
長城以南,就是北平了。
“百花深處沒有人,二小姐要不要叫幾個人過去?”
“不用了,”她輕聲道,“好久沒去,想自己住一晚。”
司機沒再言語。
胡同的樣貌一成不變,狹窄土路旁沒有燈光。月光倒是亮。
她每回走過這里的路,都有一個院子喜歡敞開大門,像是好客之家。今夜亦是,她饒有興致在門外停步,見個新媳婦模樣的女人挽著發髻,抱著個奶娃娃,問屋里頭的男人,出去打井水沒有?
倒是忘了,若沒人的話,她也須獨自打井水。
何未從懷里掏出一把長形鐵鑰匙,到了自家院子,握住門鎖,開了。
推開院門,里頭靜悄悄的。
老伯去年走的。因祖籍是承德,她特意讓人送老伯還了鄉。
承德地處熱河,而今已落入日本人的手,想掃墓都難了。
此處雖無人住,定時均姜會過來打掃。
她進了正房,反手想插上門栓,轉念一想,院門鎖上了,倒不必特意上一重重鎖。她隨手用一把紅木圓凳擋住門。
水是懶得去打了,和衣而眠一夜,明早回何府再說。
何未把枕頭和錦被從箱子抱出,鋪在床上。泡了杯茶潤喉,躺到被褥里。
她這些日子安排協和醫院里的醫生和傷兵運送,幾夜沒睡好,臉挨到枕頭上,便陷入了夢境。隱約被推到積水潭的荷塘旁,二叔搖著扇子,為她扇著風,溫聲道:“這四九城啊,總有人想占上,過去蠻夷想,后來八國聯軍想,都覺得是國都,占上了、燒了、毀了,把我們華夏的根就拔了。可惜啊,他們不懂我們中國人講究變通,幾千年過來,哪里沒做過國都?國都在哪兒都不要緊,血脈才最要緊?!?
古城的風,伴著荷香,吹著她兒時的面孔。
何未許久沒夢到二叔了,心知是夢,不愿醒??v然已在半夢半醒里,嫌錦被熱了,卻還是把魂魄定在幼時的身體里,對著二叔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湖口县|
平湖市|
克东县|
威信县|
龙州县|
金乡县|
武鸣县|
罗江县|
宜春市|
江油市|
西乡县|
临夏县|
津市市|
浑源县|
鄂托克旗|
洪湖市|
兴仁县|
景德镇市|
柯坪县|
贺兰县|
隆化县|
榆社县|
莱州市|
武鸣县|
都江堰市|
会宁县|
潞西市|
宁陕县|
印江|
海宁市|
东丽区|
颍上县|
营口市|
长阳|
恩平市|
无极县|
泸溪县|
霸州市|
昆山市|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