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史密斯等人抵達博物館的時候,已經是下午。 “下車。” 隨著手持步槍的押車戰士聲音,一群英國佬紛紛從睡夢中醒過來。 呵··· 聽到陌生而熟悉的漢語,史密斯迷迷糊糊間睜開眼,打了個呵欠,伸了個懶腰,突然間,一股冷意襲來,宛如十月晚秋,讓他瞬間清醒,他這才發現,身上的衣服隨著他的懶腰掉在了地上。 撿起衣物,重新裹在身上,史密斯下意識的看一眼頭頂散發著冷氣的空調出風口。 現在是七月,是這邊最熱的一段時間,再加上近期天天大太陽,他們下船的時候,熱的是大汗淋漓,以至于他一度懷疑,那五個蠢貨被揍的那么慘,也和天氣有關。 炎熱天氣人更加暴躁。 但此時的客車內,卻是一片涼爽,甚至可以說是冷,就像十月時節的威爾士,氣溫只有十多度,一切都是因為頭頂上的空調出風口。 在客車上裝空調,還這么涼快? 以至于他們都舒舒服服的睡著了。 史密斯忍不住吞了吞喉嚨,表情震驚。 作為雙料工程師,而且是相對高薪的職業,他對空調很了解,因為戰前,國內曾經有人想把空調裝在列車上,但最后不了了之了。 原因有兩個。 一是當前的空調體積太大,能耗太高,一般只能用于大型商場,工廠,或者郵輪,當然,他們那艘乘坐的郵輪是沒有空調的。 二是太貴了。 空調可是真不便宜,有很多人想降低價格,將空調鋪設到普通民眾家里,雖然歐洲不需要,但熱帶地區,美國等地區夏天很需要,這很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但截止目前為止,沒有人成功。 而現在,他在一輛客車上看到了,甚至制冷效果還非常好, 一開始,他以為是特殊對待,為了他們這些技術人員,這些客車是專門定制的,防止水土不服,生病成為累贅,但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輛同類型的客車,少說也有幾百輛,都有空調。 顯然,車載空調在這里十分常見。 也就是說,對方已經掌握了空調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工業生產的能力。 “果然這里技術很先進。” 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估摸著,未來世界上的空調業務,會被人家霸占了。 一路走來,這里給他的感覺很別扭。 道路周圍普遍都是老舊破的房屋,有些磚石都外漏,蓋的燒制成的青磚瓦,甚至有些茅草屋,街道也破破爛爛,滿是落后的氣息。 但在這落后的氣息之間,卻時不時能見到新建的新式多層住宅,精美高層建筑,以及平整筆直寬闊的多車道瀝青公路,馬路,人行道,電線也有條不紊的建設起來。 很顯然,他們正在迅速擺脫落后。 不過哪怕完成改造的街道,依舊保留了不少之前的建筑,與新建的建筑,街道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質——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廣闊的先進未來完美結合。 擺脫落后擁抱未來的時候,他們也并沒有忘記過去,否定過去。 “這里有一群聰明、睿智、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人。” 史密斯心里閃過一個念頭。 起身,他有些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客車。 雖然在客車上一度感覺冷,甚至寒意,但在七月的炎熱天氣,尤其是經歷過馬六甲熱帶的六月的史密斯,卻從這些涼意甚至寒意中感受到一股格外的內心舒暢。 窗外烈日炎炎,窗內涼爽甚至是寒冷,劇烈的反差所形成的刺激,讓他十分不舍。 離開客車,落地的一瞬間熱浪襲來,這種不舍更加強烈。 跟著衛兵向前走了百來米,此時已經是傍晚,一棟建筑映入視野中。 鋼筋水泥,琉璃瓷瓦,雕梁畫柱,霓虹燈光環繞,古樸的中國風與現代科技氣息完美的結合,展現出一股別樣的美。 博物館三個大字在燈光下美輪美奐。 “到底來這里看什么?” 史密斯又回到了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為什么,他們的第一站,是博物館? 和他一樣疑惑的人不少,畢竟來到這里的,都是技術人才,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在社會摸爬滾打過一段時間,智商并不低。 走進博物館,穿過走廊,一間展廳內的東西瞬間吸引了史密斯的全部目光。 “拿著玫瑰花的少女。” “薩頓胡頭盔。” 他張大最嘴巴,看著這些熟悉的展品,目瞪口呆。 他身邊,很多來自日不落的技術人員也紛紛同樣表情,張大嘴巴,目瞪口呆。 在這間展廳門口,一位連長舉著手里的照相機,一頓猛烈拍攝,第二天,這些照片便出現在了根據地報的版面上。 甚至后面的課本上。 ······ 同一時間。 美利堅,白宮。 “已經安排好了。” 一位西裝便衣的人正在向富蘭克林匯報,他語氣十分自信: “我們在東南亞地區有相當深厚的影響力,那邊的‘土著’顯然更加相信我們,哪怕是內陸地區的,土著們為了‘獨立’‘自由’會非常愿意反抗侵略者。” “而他們的影響力只局限于沿海地區,對于內陸的影響,甚至還比不上小鬼子。” “不錯。” 總統先生笑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