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66章 半履帶裝甲車族!魚雷! 九月的最后一天。 坦克訓練營內。 李云龍和孫德勝翻看著厚厚的裝甲車輛大全,商量該換取那種型號的裝甲車。 裝甲車型號沒有坦克那么多,再結合上次選擇坦克的經驗,能用的就那么幾種,但最后兩人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分歧。 “我打算換這個,你看怎么樣?” 雖然心里有了決定,但李云龍還是找孫德勝商量。 比起他這個半吊子,孫德勝對裝甲車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這家伙是全團最頂尖的坦克坦克駕駛員,以及最優秀的坦克車長。 專業的事,還是多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不能隨便拍腦袋決定。 看著團長指的裝甲車,孫德勝挑了挑眉毛。 m8輪式裝甲車改。 綽號灰狗。 美國貨。 當然,既然后綴有改字,說明陳老板做了很多改進。 換裝和十輪大卡同型號的157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變速箱也換,主炮換成40毫米口徑,裝甲外形也有點變化,看上去和原本m8裝甲車有些區別。 這東西確實不錯,獨立團也能用。 雖然是美國貨,理論上的盟友,但本質上來說,這其實是另一種裝甲車,僅僅外形差不多,內部結構大變,所以使用這種裝甲車應該沒有問題。 不過孫德勝不想要這個。 “團長,輪式機動性還是差一點,我建議選這個。” 孫德勝指著一種半履帶裝甲車,說道: “底盤和懸掛和咱們團的十輪大卡一樣,履帶結構和四號坦克同型號,零件通用,后勤人員能很快熟悉,能最快形成戰斗力。” 清單中,被翻開的《裝甲車大全》上畫著一種類似于m3半履帶裝甲車的三視圖,當然技術底子完全不同,只不過外觀結構類似而已。 沒等兩人爭論,孫德勝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團長,口說無憑,咱們兩樣都換兩輛來,測試一下那個更加合適。” “好主意。” 李云龍眼睛一亮。 說干就干,李大團長當即聯系陳凡老弟,讓他兩種裝甲車都送兩輛來。這么久一來,李云龍算是看出來了,這個便宜陳老弟,無論什么時候都是隨叫隨到。 當天中午,四輛裝甲車便到貨,一起到貨的還有政委定制十五輕軌,孫德勝連夜親自帶著人手測試。 第二天上午,全面測試的結果便出爐。 “輪式機動性還是差一點啊。” 有些可惜的看著兩輛被送入倉庫的輪式裝甲車,李云龍嘖吧嘖吧嘴。 經過一夜的測試,這兩種裝甲車各有優勢,總體來說,他喜歡的大六輪其實優勢更多。 防御能力占優,大六輪前面裝甲有二十到二十五毫米厚,履帶裝甲車只有十二毫米。火力也占優,大六輪的40炮火力強大,足以對付鬼子的小豆丁坦克,還可以摧毀前線掩體,炮彈還和博福斯40高炮通用,而履帶只能裝備二十毫米防空炮,或者大口徑機槍。 輪式還有容易操控和保養,公路路面速度也快點。 但最終結果卻是半履帶裝甲車勝出,大六輪被淘汰。 半履帶裝甲車正面十二毫米,側面七毫米的裝甲,能在一定距離內抵擋鬼子的子彈,多的那點裝甲意義不大。至于對付鬼子坦克和摧毀掩體,那是四號坦克的事情。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大六輪通過性嚴重不足,不適合晉西北的復雜山區地形。晴天還好,一到雨天地面濕滑的時候,那簡直是噩夢,各種打滑,重載的時候更嚴重。 “大師傅說過,半履帶裝甲車只是過渡產品,。” 孫德勝突然說話了: “輪式裝甲車的核心技術,中央充放氣技術還沒成熟,懸掛和底盤也差點,所以通過性比半履帶差很多,等技術成熟,半履帶會被全履帶裝甲車以及輪式裝甲車替換。” “技術啊···” 李云龍心里浮現滿滿的感慨。 這么久以來,他深刻體會到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心里也隱約覺得,總有一天,技術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 型號決定完畢,兩人接下來要商量的事情就是換多少了。 “我們現在還有一千五百噸位可以用。” 李大團長掰著手指頭說道。 截至到一周前,獨立團合計干掉七千五百多鬼子,換了八十輛四號坦克,每一輛帶備用零件總重七十五噸,燃油和滑油免費送三十五噸,然后再去掉昨天換的四輛裝甲車,還余下一千五百噸。 “這些全部都都用來換半履帶裝甲車吧。” 孫德勝說道: “履帶裝甲車用途很多。” “能載人,一個步兵班加上武器裝備和全部彈藥一輛車就能馱著走,越野載貨五噸沒問題,通過性比十輪大卡強多了,還能有防空型號,四聯裝12.7重機槍,三聯裝20毫米高炮(南斯拉夫m55)。” “政委在準備建設輕軌,到時候重要路段需要布置防空,機動防空裝甲車能減少防空壓力。” “行。” 沒有任何猶豫,李云龍直接同意。 隨著根據地鋪子越來越大,防空壓力也越來越大。倉庫群,機械廠,前線修路隊,團部,槍械廠,炸藥廠這些都需要部署防空部隊,雖然防空連規模一再擴張,但依舊遠遠不夠用。 好在近期鬼子也停止了轟炸,只高空偵查,甚至第一軍飛行大隊的一部分飛行員都被調去南方。 但小鬼子的飛機威脅始終存在。 等有了這個半履帶防空車,防空部隊機動性大增,哪里需要就機動到預定地點加強防空火力,二十毫米防空炮足夠了,只要迫使小鬼子飛機沒有機會低空俯沖投彈就行,高空轟炸根本沒有威脅。 除非小鬼子有美國佬的實力,來一波重型轟炸機地毯式轟炸。 半履帶防空車還能跟隨坦克部隊機動提供防空火力,必要的時候也能加強前線火力,高射炮掃射步兵,那可是一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