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批鬼子進駐壽縣?” “數量超過一千?” 聽到王根生傳來的消息,李云龍瞳孔收縮,手里的滿碗酒停在半空。 炕桌子對面,正在給自己倒酒的趙剛也是動作停滯,他緩緩放下手里的地瓜燒酒瓶,轉頭看向正在喘氣的王根生,面帶凝重。 大批鬼子進駐壽縣。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壽縣駐扎了鬼子一個大隊,控制著周邊的村鎮,一直是阻礙根據地繼續擴展的釘子,這一次這么多鬼子來到壽縣,讓兩人意識到事情不妙。 楊村和壽縣兩地之間直線距離不過六十多里地,不過山路蜿蜒崎嶇,走路的話是兩地路程大約一百里左右,但急行軍也就一天的時間。 鬼子怕是對根據地要準備什么行動了! 這是兩人共同的想法。 “對!” 眼饞的看了一眼團長手里的一碗酒,王根生喝了一口自己水壺里面的水,平復了急促的呼吸,他繼續說道: “根據壽縣的觀察哨傳回來的消息,今天早上有一大批鬼子進入壽縣縣城,人數估計不下于一千人,而且隊伍里面還有大量的卡車和近百輛馬拉車,車上都駝滿了物資。” “觀察員還發現,鬼子隊伍里還有四門大炮,不過大炮上蓋著炮衣,看不清楚樣子,但體型比九二式步兵炮大不少!推測是75山炮。” 王根生的話讓趙剛和李云龍面色愈發凝重。 一千多人,鬼子一個滿編大隊。 四門山炮,一個滿編山炮中隊。 如果情報屬實,那么來到壽縣的,必然一個精銳的滿編日軍大隊。 戰爭打到如今,鬼子也疲態盡顯。 兵力嚴重不足的小日本,普通大隊只有五百到六百人,不到滿編制的一半,一般一個大隊只配備一到兩門92步兵炮,或者是兩門山炮,火力也大不如剛開始的時候。 比如原壽縣的黑島大隊,就只有六百多人,兩門92步兵炮。 如今只有最精銳的鬼子部隊,才能齊裝滿員。這些隊伍,要么是常設師團,要么是精銳二線師團。 “鬼子來了之后有什么動作?” 李云龍放下手里的酒。 酒是楊村的老百姓自己釀造的。 晚飯全團吃肉,李云龍順便請了全村的老百姓一齊吃,不少村民也順帶送了獨立團不少土特產,其中就包括十幾瓶地瓜燒。 “人數確定么?” 趙剛詢問消息是否準確。 “鬼子一來就開始扎營,基本確定這伙鬼子打算在這里駐扎了。” 王根生繼續說道。 身為資深偵察兵,他自然會詳盡的多方面搜集信息。 “人數能確定,比一千人只多不少。” “壽縣周邊鬼子控制的村鎮都收到了要求提供糧食物資的命令,數量巨大,差不多能維持數千人一個月的消耗,而且各村的所謂維持會長和偽軍都加強了警戒。” “至于其他行動,目前打聽到的只有鬼子打算在響水灘建設一個炮樓。” 鬼子來不過一天時間,王根生還要趕路回來,時間有限,他打聽到的消息還不多。 “響水灘···” 李云龍找來地圖,找出這個地名。 “這是咱們的地盤。” 地圖上響水村的位置讓李云龍眼睛微咪:“響水灘距離壽縣路程大約五十里左右,離楊村三十里,這個村子是我們最近發展起來的新根據地。” 雖然壽縣有一顆鬼子的釘子,阻礙了根據地的進一步發展,但壽縣周邊可是有著獨立團和新一團兩個不輸于主力團的基干團,根據地雖然發展速度慢,但是還是在緩慢擴展。 趙剛也湊了過來,看向地圖: “響水灘距離鬼子修建的公路末段大約五里路,看來鬼子打算向我根據地延伸公路。” 趙剛一眼就看出了鬼子的目的。 炮樓不能孤立存在,必須靠近公路方便鬼子支援,最少也不能太遠,不然即便八路軍缺乏攻城武器,但炮樓里的鬼子總得吃喝拉撒,圍困了三五天,或者掘進攻擊總能拔掉一個炮樓,又或者圍點打援,如果沒有公路,鬼子會時十分被動。 這是鬼子這幾年血的教訓。 “在勞資的地盤修炮樓?也不問問勞資同不同意!” 李云龍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冷笑一聲:“是他鬼子飄了,還是我李云龍提不動刀了?” 李大團長毫不廉恥的繼續剽竊陳凡的網絡用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