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改良舊犁-《大漢從種田開始》
第(1/3)頁
在傳授了張里百姓們制造打禾機的技術以及對他們進行了一天的指導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張然沒有繼續參與下去。
對于張然來說,能夠把方法教給張里的百姓們已經算是非常慷慨了,至于能不能用好,用成什么樣子,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張然又不是保姆,沒必要事事關心,事事摻和一腳,能夠把握住大方向或者有人上門請教的時候,指導他們一下就夠了。
更何況,張然自己家還有一大堆事情還沒有忙完呢!
考慮到現在不過才九月中旬,天氣還未徹底轉冷,張然計劃最好趕在入冬之前,將自己的地給翻一翻,抓住時機搶種一波宿麥(冬小麥)。
自從這面粉以及面點的制作之法傳遍了關中大地之后,這麥子的價格是應聲上漲,大有直追粟米之勢。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面粉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以往食用小麥的方式,讓原本無人問津的麥子價值大大增加了。再加上在面粉出現之前,關中百姓不喜種麥,多以種植粟以及菽為主,以至于關中本地的麥子產量很低。需要從關東運送才能滿足越來越旺盛的面粉需求,這樣以來麥子的價格自然一路水漲船高。
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已經漸漸開始有了擠壓張然家食肆利潤的苗頭,所以為了避免利潤都被中間商賺走,張然打算將推廣宿麥種植的事情提上日程。
不過,現在的耕種方式太過落后,基本全靠人力來耕種,耗費的時間太長了,比如說今年的春耕,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若是以當下的耕種方式來種植宿麥,怕是還未將宿麥種子播撒進田里,就要入冬了。
所以,在開始種植宿麥之前,張然先琢磨對自家的犁進行改進,提高一下耕種的速度才行。
犁這種東西,很早以前就有,最初名為“耒耜“,是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孟子·滕文公上》:“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先民們將犁頭與耒耜分開,犁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專名。不過,早期的犁,只有犁頭和扶手,形制非常的簡陋。
而張然家的犁,就是初期的犁這種。它基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結構為木質,只有在底部的位置安裝了一個巴掌大小V字型的鐵質犁頭用以翻地。
這種犁不但用起來非常之費力,而且犁地的效果也十分的差,僅僅比耒耜稍微好上那么一點點。
據張然所知,往常年份若是用這種犁來翻地,在沒有牲口,緊靠人力的情況下,兩人一天最多也就能犁一兩畝地而已。若是家里有牛或者毛驢之類的牲口,速度也不過稍微快了一些,但最多一天也就犁三四畝而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浏阳市|
东乡县|
许昌县|
新化县|
武宁县|
忻州市|
岳池县|
太和县|
宜兰县|
竹山县|
莫力|
宁乡县|
敦煌市|
江山市|
西林县|
四子王旗|
东莞市|
乌鲁木齐市|
泊头市|
宝兴县|
得荣县|
全州县|
伊川县|
潮安县|
日照市|
虞城县|
会同县|
余庆县|
康马县|
卓尼县|
青海省|
浦北县|
阜阳市|
竹山县|
阿尔山市|
乌鲁木齐县|
尖扎县|
潮安县|
香河县|
太谷县|